2018年8月16日,在歷經漫長的9小時閉門會議後,終於拍板定案基本工資調漲,月薪從22000元調漲成23100元,時薪從140元漲到150元,這是連續第2次,月薪與時薪脫離原本公式,民眾須留意未來可能產生的幾種影響。
在基本工資連續3年調漲的情況下,月薪漲幅5%,時薪漲幅7.14%,而經濟成長率不到3%,台灣擺脫過去「22K低薪」的名詞,將正式邁向23K。
從過去資料來看,基本工資都是先議月薪,之後依公式推算時薪。2007年當下算法「時薪=月薪/182」;2012年時調整為「(時薪=月薪/182)x1.1」;2016年時法定工時縮短,因此又改為「(時薪=月薪/174)x1.1」。之後的2017年,2018年,兩次調整都與公式脫鉤。
時薪調整後,對打工族有重大影響,以過去時薪140元在「每天上班8小時,每月上班22天」的情況下試算,可拿24600元,相比於22000元月薪,多出2640元;新制實施後,這差距將擴大到3300元,「打工比正職更賺」的情況將更為普遍。
但薪資調漲也意味著資方成本增加,光是超商兩大龍頭統一與全家,計時人員的薪資將因此每年增加超過億元,同樣是大量使用時薪人員的餐飲業、量販業、手搖飲店等等,在成本大增下,難保不會轉嫁給消費者,外界預估第一波漲價時間,可能就落在2019年春節之前。
而根據主計處資料,2017年受雇員工總薪資調幅是2.45%,但當年度月薪已經調漲5%,時薪調漲5.55%,主計處的數字比調幅一半還少,代表仍有許多勞工薪水並沒有隨機調漲,但同時卻承受物價上漲的苦果。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