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眼部神經、血管密集 可望反應全身健康?

記者 周玲秀 / 攝影 周育鋒 報導
發佈時間:2018/03/30 23:19
最後更新時間:2018/03/31 13:59
圖/TVBS
圖/TVBS

您知道嗎?眼睛是我們身上唯一可透過非侵入式檢查,直接看到神經、血管狀態的部位,也因為是腦神經、血管的延伸,身體健康情況會引起眼部病變,也可以觀察出不少身體健康訊號,像是糖尿病、高血壓都會引發眼底病變。科學家也發現視網膜的血管、厚度變化,可能和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相關。

29歲男子高度近視加上青光眼,直到就診才發現視野受損,還可能失明。台灣青光眼患者人數近10年翻倍成長,已經突破34萬人。高危險群包括40歲以上、眼壓高、高度近視、血壓過低等族群。

 

圖/TVBS

台灣近視率世界之冠,就以「發生年齡早」最讓醫師憂慮。

榮總眼科部主任劉瑞玲:「近視度數容易隨身高增加而加深,現在社會我們可以看到,愈來愈多年輕就青光眼的朋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他們都是高度近視。」

 
值得注意的是青光眼也和生活型態相關,臨床上發現生活中少活動的上班族血液循環不良,手腳冰冷也可能間接誘發青光眼。

劉瑞玲:「手腳冰冷的人,一般會認為他的整個循環系統比較不好。我們現在都不活動也不流汗,對於釋放對於我們血液循環有利的因子,就沒辦法達到保護作用。」

2016年健保就診2千2百多萬人次當中,眼科相關疾病的就診人數就占了31%。包括白內障、青光眼,還有其他疾病引來的眼睛疾病。

記者周玲秀:「醫師從臨床發現,糖尿病患者有3到5成都有眼底病變的情況。事實上,透過像這樣子的眼底檢查,不只可以看到視網膜,還有視神經等的變化,也有研究指出可以看出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狀況。」

讓小鼠點上眼藥水躺上檢測儀器,螢幕上即時投射出來是牠的眼底血管。

北醫大博士後研究員蔡季濠:「視網膜底層其實是密密麻麻的血管層,主要就是放射狀的血管,假設今天有病變,血管可能會增生,或者是滲透會改變。」

北醫大藥學系教授鄭幼文與團隊,花費10多年投入眼科藥理研究。成功建立好幾種視網膜病變的動物模式,證實藍光會對視網膜造成不可逆傷害,2017年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

 
鄭幼文:「視網膜裡面的某一層細胞消失了,主要它的傷害是在神經,神經層,所以我們發現了這個之後也覺得非常驚訝,因為你知道神經再生是很困難的。」

眼睛是靈魂之窗,也是疾病之窗,透過非侵入性的檢查就能看到腦部的神經、血管狀態;而這視網膜斷層,能聯結到阿茲海默症。

圖/TVBS

北醫大博士後研究員林凡立:「胚胎發育時期,視神經是中樞神經的延伸出來,之後它們再獨立形成一個視網膜的系統,科學家利用儀器發現眼睛視網膜病變,也出現在阿茲海默的病人身上,以人類的結構來說,是最上面一層發現有變薄的傾向。」

鄭幼文:「其實這可以變成一個診斷的工具,也就是說這個人可能還沒有阿茲海默的症狀,但可以從眼底裡做早期的發現。」

而在臨床上,也的確能夠透過眼睛發現其他疾病,進而轉診確診。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眼科醫師施智偉:「藉由這些動脈靜脈的變化,可以觀察到全身性的一些疾病,例如說糖尿病、高血壓,這些都可以透過觀察眼底的血管得到蛛絲馬跡。」

身體健康確實會影響眼部建康,不過要從眼部直接推測腦部、心血管等疾病,其實都需要長時間觀察檢驗。想要真正應用在臨床,還需要透過科技輔助、更多資訊、數據收集,建立起具體的分析模式。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眼睛#神經#血管#視網膜#近視#青光眼#健康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67

0.0724

0.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