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切骨盆腫瘤結合3D列印 術後8成可行走


發佈時間:2017/09/26 16:15
最後更新時間:2017/09/26 16:30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骨盆腫瘤切除手術是醫界一大難題,不僅恐傷及神經、血管,調整鋼板曲度更費時費力。三總3月起結合3D列印技術,預先模擬鋼板放置位置及曲度,讓患者恢復行走機率提高到8成。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科主任吳佳駿今天在醫療成果記者會中表示,骨盆是由髂骨、坐骨、恥骨組、薦椎、尾椎所組成的圓盆狀結構,是人體結構學裡最複雜的部分,匯集許多重要的下肢神經及大血管,手術風險相當高。

 

吳佳駿說,過去醫療團隊面對骨盆腫瘤時,術前只能以X光及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判斷骨盆腫瘤的大小及位置,手術時必須小心避開神經及血管,切除腫瘤後再置於鋼板固定骨盆上的骨頭,但因骨盆結構是複雜的三維曲度,一塊鋼板經常得調整10到15次,才能盡量達到立體服貼的固定角度。

正因如此,手術時間不僅長達6小時,出血更高達2000c.c,更會增加感染風險、降低存活率,而且由於鋼板無法完全服貼在骨頭上,患者最後也僅有15%至20%機率能夠恢復行走,是骨骼肌肉領域公認最難的手術之一。

吳佳駿指出,今年3月起三總結合3D列印技術,在手術前先將長了腫瘤的骨盆以一比一的比例印出,預先模擬鋼板放置的位置及曲度,腫瘤切除後就能立即固定骨頭,手術時間將縮短至4小時、出血量也降到1000c.c,恢復行走機率高達80%,術後6到8週就能下床走動。
 

吳佳駿說,原發性的骨盆腫瘤相當少見,大多是其他癌症進入末期後轉移,但因骨盆腫瘤初期僅會感到骨盆酸痛不舒服,症狀並不明顯,直到出現疼痛、骨折等症狀,腫瘤都已經長到5公分以上。

吳佳駿指出,三總至今已利用3D列印技術治療7、8名骨盆腫瘤患者,未來可望推廣到其他腫瘤區域,盼造福更多骨骼肌肉系統患者。(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0,000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獨家名人娛樂◢

👉藍心湄:單身是選擇 學會4件事活出精采

👉蔡依林、孔劉等男神、女神單身霸氣金句

👉少女心噴發!此生必看「甜寵劇」片單


#骨盆#腫瘤#3D列印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90

0.0557

0.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