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腦用多了,恐讓手腕裡的「腕隧道」發炎,出現手麻、刺痛的「滑鼠手」症狀。三總8月發布全球首篇臨床實驗結果,證實低濃度的葡萄糖水可治療滑鼠手,效果長達半年。
三軍總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醫療研究成果,參與研究的三總復健醫學部醫師吳永燦表示,醫療團隊耗時約一年研究,今年8月發布全世界第一篇「超音波導引葡萄糖水注射」臨床試驗結果,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的「梅約診所學報期刊」(Mayo Clinic Proceedings)。
吳永燦指出,「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也是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好發於電腦族、長時間過度使用手腕的族群身上,早期手部會麻痺,嚴重恐導致手部大拇指基端肌肉萎縮以及不可逆的神經病變。
吳永燦說,過去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復健、手腕護具、外科手術治療等,也有不少醫師會以低濃度葡萄糖水注射治療,但因缺乏科學實證而遭到詬病,因此三總這次的研究首度證實此療法真的有效。
他表示,醫療團隊將5%葡萄糖水注射到神經周圍,發現可有效降低神經發炎腫脹長達6個月,注射時還可以將受擠壓的神經與周邊組織部分撐開,減少與周邊沾黏與壓迫,促進血液流通,改善神經慢性缺氧導致的症狀。
葡萄糖水為何能緩解神經發炎?吳永燦說,確切機轉至今仍不明,僅知低濃度葡萄糖水可抑制體內發炎因子,加上5%葡萄糖水的滲透壓和生理食鹽水相近,不僅注射時較不痛,也不會刺激發炎反應,對動物、人體神經不具副作用。
他指出,研究顯示,一次療程可獲得至少6個月的症狀改善,適用輕、中度患者,每1至2週注射1次,視嚴重程度一般約需治療3至5次,目前無健保給付。
此外,記者會中也發布另2種滑鼠手的最新治療方法,吳永燦指出,像是利用「體外震波」刺激生長激素,可止痛並加速組織修復再生,適用輕度到中度的患者;「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則利用生長因子注射,改善病人症狀及促進神經修復,施打一次可改善症狀至少一年以上,適用症狀嚴重卻不願意開刀的患者。
吳永燦呼籲,滑鼠手患者在初期會感到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內側有麻木刺痛感,尤其晚上、睡覺時、清晨快起床時最嚴重,千萬別以為只是睡姿不良的後遺症,應儘速就醫治療,避免惡化。(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