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500ml瓶裝水恐含「10萬微塑膠」!喝水前1動作可去除9成

編輯 許寶仁 / 責任編輯 黃宇辰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8/26 13:10
最後更新時間:2025/08/26 13:10
研究發現,一瓶500毫升瓶裝水可能含有高達10萬顆微塑膠顆粒。(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研究發現,一瓶500毫升瓶裝水可能含有高達10萬顆微塑膠顆粒。(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飲用水遭受微塑膠汙染問題已成全球關注問題。研究發現,一瓶500毫升瓶裝水可能含有高達10萬顆微塑膠顆粒,甚至自來水也有多國檢測出微塑膠殘留。幸好,研究指出,只要將水煮沸後放涼或過濾,就能去除高達9成的微塑膠顆粒。


一瓶500毫升瓶裝水含10萬顆微塑膠


食安專家楊世煒在臉書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指出,研究發現,一瓶500毫升瓶裝水可能含有高達10萬顆微塑膠顆粒,且多為奈米級;而多國的自來水中也已檢測出微塑膠殘留,這促使部分先進國家開始立法監控相關濃度,其中亞洲與非洲地區自來水的微塑膠濃度尤為嚴重,長期恐對健康造成影響。


 
喝水喝進微塑膠 入侵體內成健康風險


楊世煒表示,科學已證實,微塑膠顆粒可穿越腸胃道屏障進入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器官。近期研究更發現,人類的血液、胎盤、母乳、肺部,甚至大腦與精液中都檢測到微塑膠,相關健康風險包括氧化壓力、基因毒性、慢性發炎、細胞壞死與凋亡,可能導致組織受損、纖維化,破壞腸道菌相的穩定,進而干擾免疫與代謝功能,也提高了癌變的風險。


煮沸後放涼或過濾 可去9成微塑膠


面對水中微塑膠的健康風險,楊世煒引用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簡單且高效的自保方法:將飲用水煮沸後放涼或過濾再喝。研究證實,只要將水煮沸後放涼或過濾,最多能去除高達9成的微塑膠顆粒。 


水垢吸附微塑膠沉澱 不易被喝下


 
楊世煒解釋,這是因為自來水或礦泉水在加熱過程會形成碳酸鈣結晶,也就是常見的白色水垢,這些結晶在沉澱時會將微塑膠顆粒緊緊吸附,一同沉降至鍋底。因此,煮沸過的水,大多數微塑膠也會被鎖在水垢中,即使沒有再經過過濾的程序,微塑膠也不易隨水被喝下。


水質越硬去除微塑膠效果越好


楊世煒補充說明,研究證明,這個方法對於水質硬度(水中的碳酸鈣含量)高的地區效果會更明顯!在軟水可移除25%,硬度80ppm時可以移除34%,硬度180ppm時可移除84%,到了硬度300ppm時甚至可移除90%的微塑膠粒。


煮沸後再過濾 微塑膠減更多


楊世煒表示,以台灣北部的水質,硬度約100ppm,南部甚至達200ppm以上,這樣的條件反而有利於煮沸後產生更多碳酸鈣結晶,去除微塑膠的效率會更好。此外,若民眾想再進一步提高飲水安全,則可在煮沸後搭配濾水壺或濾網使用,有效阻擋微塑膠進入口中。


醫師點名:瓶裝水更需要注意


看似平凡的「煮開水」習慣,竟然對微塑膠有強大的去除效果!不過,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表示,以國人的飲水習慣,不論居住地是軟水或硬水,多會先經過煮沸,比較需要注意的是瓶裝水,一般民眾對瓶裝水打開就喝,沒有環境和習慣再進一步煮沸。


 
毒物專家建議:自備水瓶最安心


且瓶裝水多以塑膠瓶盛裝,若保存的環境條件不當,恐使得水中的微塑膠含量更高。顏宗海強調,相較於市售瓶裝水,反倒是煮沸且過濾過的自來水,會是更好的選擇。他建議民眾可自備飲水瓶,在家裡或辦公室、學校做好飲用水的衛生管理,同時避免喝進微塑膠進入體內。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食安專家楊世煒.顏宗海醫師

原文請見:瓶裝水含微塑膠10萬顆!專家教1招輕鬆除9成微塑膠

【原文請見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塑膠微粒危害

#飲用水#微塑膠#塑膠微粒#瓶裝水#煮沸#ESG#楊世煒#顏宗海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52

0.0379

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