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溫,皮膚搔癢問題層出不窮。中醫師徐瑋憶表示,這與夏季的暑、濕、熱三種邪氣有關。炎熱天氣下,大量流汗、水分未及時補充,皮膚易失去滋養;毛孔打開,過度散熱會導致腠理疏鬆、陽氣外洩,風濕熱邪趁虛而入,若身體無法代謝,就會困於肌膚及腸胃,出現紅疹、水泡、搔癢等症狀。
飲食失衡加重皮膚問題
天氣炎熱,食慾不振,人們常喜歡吃重鹹食物來提高食慾,卻容易攝取過量油膩、甜食、生冷,助長體內濕氣,反而無法退火,體質很快就會變得又濕又熱。此外,天氣燥熱也易引發煩躁情緒,導致心神亢進、自律神經失調,即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化火」,助熱生風,使皮膚病情更加嚴重。
調整體質防止內外濕邪
面對夏季反覆發作的皮膚搔癢問題,徐瑋憶強調要從根源著手,調整體質,防止外濕引動內濕,改善體內失衡狀況。以下是常見的皮膚癢原因:
濕熱型皮膚癢最常見
濕熱是最常見的皮膚癢類型,表現為皮膚起紅腫熱痛的水疱、丘疹,搔抓後會加重症狀。這多因飲食重口味、喜食炸辣烤甜食、過食辛辣所致。徐瑋憶建議可飲用無糖綠豆薏仁湯、冬瓜排骨生薑湯、金銀花蒲公英茶、菊花茯苓茶來改善。
血熱型皮膚癢與情緒有關
血熱型皮膚搔癢,搔破後會呈現條狀血痕。這多因天熱情緒煩躁、過食辛辣發物所致。徐瑋憶推薦飲用百合排骨湯、蓮子心茶來緩解症狀。
脾虛夾濕與飲食習慣相關
脾虛夾濕型皮膚會起水疱、丘疹、流水或糜爛而搔癢。這多因過食生冷、水果、油膩、甜膩食物,暴飲暴食、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所致。徐瑋憶建議可飲用山藥蓮子排骨湯、四神湯、山藥薏苡仁湯來調理。
血虛型皮膚癢夏季較少見
血虛型皮膚癢在夏季較少見,表現為皮膚乾燥搔癢、脫屑、斑駁狀。這多因過度勞累、熬夜、壓力過大、缺乏運動所致。
徐瑋憶推薦可飲用當歸排骨湯、黨參山藥湯來改善。
飲食忌口是調養皮膚關鍵
夏季氣候炎熱、濕氣重,若飲食不節制,很容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病。徐瑋憶提醒應避免食用辛辣(辣椒、花椒、麻辣鍋、麻油)、油炸肥膩(炸雞、薯條、油條、肥肉、串燒)、甜食奶製品(蛋糕、冰淇淋)、酒類(啤酒、葡萄酒)及生冷(西瓜、生菜)的食物。
穴位保養有助改善皮膚循環
中醫認為,皮膚健康與氣血充足、經絡通暢、臟腑平衡息息相關。徐瑋憶建議,平日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注意呼吸調息、保持心情愉悅、適當舒壓、維持正常睡眠作息,這些看似平常卻最容易被忽略的方法,其實是最重要的。此外,早晚可以按摩穴位,每個穴位按壓3至5分鐘,如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等,有助於疏風解表、養血清熱、調和臟腑、改善皮膚循環及代謝。
◎ 諮詢專家/徐瑋憶中醫師
原文請見:夏季濕熱皮膚癢!喝茶湯改善症狀 止癢穴位這樣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