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有1萬人確診,超過5000人因此喪生。許多人都知道飲食習慣與大腸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不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提醒,很多人沒注意到,口腔內的細菌也可能會影響大腸癌的風險。
「口腔裡的細菌與大腸癌有關」,張家銘在臉書發文說明,大家都知道大腸癌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不過,很多人沒注意到的口腔細菌也會有影響。特別是一種叫做梭形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的細菌,它會從口腔一路「旅行」到腸道,並在那裡引起健康異常。
更多新聞:2025年超狂請假攻略!春節「請5爽休16」 上班族嗨:請好了
梭形桿菌會貼在腸細胞上,改變腸道的免疫環境,讓腸道細胞更容易發炎。而慢性發炎就像是給癌細胞鋪路的溫床,讓那些已經有基因問題的細胞更容易失控。另外,這些細菌還能分泌一些毒素,進一步破壞腸道細胞的DNA,推動癌變。
張家銘指出,發炎的環境下,加上先天基因的缺陷,會讓突變容易發生,產生癌細胞。所以有大腸癌基因造成的先天傾向的人,包含有較高大腸癌多基因風險評分數,或是有APC或MLH1等基因變異的人,保持口腔健康就是預防的一大重點。
更多新聞:能力出眾卻低調!4星座女「事業非凡靠自己」 她們太浪漫要小心
張家銘建議,定期刷牙、使用牙線、清潔舌苔,並每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牙科檢查,減少梭形桿菌在口腔中的孳生。飲食上,多吃富含纖維的蔬果和全穀類,可以幫助腸道「清潔」,減少細菌的孳生環境。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