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有氧運動,源自日本是一種輕鬆、自然的跑步方式,速度僅略快於行走,大約每小時4到6公里。這種跑步方式著重於身體舒適感,並且強調跑步時應能輕鬆地呼吸和微笑,事實上超慢跑的理念是,打破傳統跑步的高強度要求,鼓勵人們以輕鬆的心態進行運動。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超慢跑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運動方式,不僅能提升健康,還能讓運動成為一種輕鬆愉快的日常習慣。」
愛好運動,謝宇軒本身是一名外科醫師,工作壓力大,放假時一定要求自己要動起來,像是慢跑和超慢跑更是他堅持,每周必須訓練自己的運動項目。
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周佑聰:「超慢跑是過去幾年風行日本的有氧運動,由於強度低,適合的年齡層廣泛,甚至連膝蓋不好的長者也可以進行,加上不需要其他器材輔助,也不需要很大的活動空間,因此最近在台灣也蔚為風潮。雖然跟其他運動相比,超慢跑對身體的負擔確實比較小,但在運動時仍需把握一些大原則,以避免運動傷害。」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其實超慢跑的速度比一般的慢跑還要慢,專家建議速度每小時4~6公里,相當於用10~15分鐘跑完1公里,比健走的速度稍快一點,可保持自然呼吸,是輕鬆有效的運動方式。」
同樣也是外科醫師,王祥亞近兩三年開始在教練建議下,從慢跑到超慢跑持續自我訓練,他認為不僅可以強健體魄,更是一種不以速度為主的跑步方式,能更輕鬆地享受運動的樂趣。
跑者王祥亞:「基本上我會做超慢跑,主要是因為,有時候在上班的時候,其實有一些零碎的時間,我沒有辦法出去外面運動的話,我在辦公室我也可以做超慢跑,因為其實超慢跑的話,我們就可以在原地跑,那下面只要墊個瑜珈墊,我們就可以開始跑,那另外的話就是說。如果說是有時候我想說再增強,我們的就是運動的強度的話,其實我會到田徑場啊,或者是說我會到戶外做一些慢跑的活動。」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超慢跑適合各個年齡層,但有些人不適合,如果您有嚴重的膝關節或踝關節等問題,心血管疾病者,代謝性疾病像是糖尿病友,務必謹慎選擇運動方式,避免低血糖,再來就是體重過重的人,會增加關節負擔,一定要特別謹慎自己運動方式。」
成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連偉志:「超慢跑有一些訣竅。首先,前腳掌要先著地。人類最原始的就是赤足來跑,絕對不會是腳後跟跑步,赤足的時候一定是腳掌先著地,所以腳掌落地是最安全的。如果腳跟先落地的話,踢到地上腳會不舒服。跑步時膝蓋一定要微彎,人從高處跳落下來的姿勢就是膝蓋微彎,這樣可以避震。」
專家表示雖然超慢跑強度較低,但對健康的幫助不容小覷,初學者可從短時間的原地跑走開始,逐漸增加運動時間,並結合飲食控制,才能有效達到減重同時改善健康。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