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將近18億成年人因缺乏運動,面臨罹患糖尿病、痴呆、中風、癌症等病的風險,世界衞生組織WHO表示,從2010年到2022年,全球缺乏運動的人口比例增加了5個百分點,即使在進行運動的人當中,仍有大約31%未達到運動指導標準,研究指出34%的女性和29%的男性缺乏足夠的身體運動而缺乏身體活動,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與此相關,僅次於高血壓、吸菸和糖尿病。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曾暐翔:「隨著年齡增長,如果體能下降到無法應付日常生活的程度,個人可能無法獨立生活,生活品質也會下降。其次,缺乏運動是一個重大的健康風險因子。與經常運動的人相比,缺乏運動者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機會增加1.5到2.4倍,糖尿病的機會增加2到4倍。」
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可以分段累積運動,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但每次至少要連續10分鐘。例如,可以分成兩次15分鐘,或三次10分鐘完成。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曾暐翔:「選擇走樓梯取代搭電梯也是一個好習慣,這不僅節省能源,還能增加每日的活動量。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所謂的懶動指的是缺乏身體活動。目前全球估計顯示,在成人當中每4位就有1位,缺乏足夠的身體活動;而青少年中則是每5位就有4位,沒有進行足夠的身體活動。WHO警示缺乏身體活動是全球非傳染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李芷婷:「規律的身體活動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約8至28%、降低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約19%、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約17%、降低罹患憂鬱症和失智症風險約28至32%。」
竹山秀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楊舜清:「世界衛生組織在6月底公布了一份報告,指全球有18億的人口,運動量不足,這個數字從2010年到2022年大概成長了5%。這邊講的並不是肥胖或者瘦的問題,而是光運動不足,本身對健康就會產生危害,那運動不足這件事已經是全球死因的第四大的危險因子。」
東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卜詩筠:「我們細胞的這個粒線體,是我們這個細胞的工廠發電機一樣,那如果我們有運動的話,那有一些研究也證實說,我們的粒線體的功能會更為完善,然後粒線體的數目量也會增加,這些都是促進我們身體有更好的機能。那運動好處更可以這個降低心血管的風險,減少血壓,然後糖尿病,然後甚至你可以預防,未來的老人失智和這個肌少症。」
醫師提醒定期運動對於維持健康至關重要,務必要讓運動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享受更健康、快樂的人生,避免疾病找上門。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