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平常太懶!沒有維持「這習慣」 醫師警告:易引發慢性疾病 死亡風險高!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廖廣賓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8/01 22:56
最後更新時間:2024/08/01 23:04

有將近18億成年人因缺乏運動,面臨罹患糖尿病、痴呆、中風癌症等病的風險,世界衞生組織WHO表示,從2010年到2022年,全球缺乏運動的人口比例增加了5個百分點,即使在進行運動的人當中,仍有大約31%未達到運動指導標準,研究指出34%的女性和29%的男性缺乏足夠的身體運動而缺乏身體活動,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與此相關,僅次於高血壓、吸菸和糖尿病。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缺乏身體活動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與此相關,僅次於高血壓、吸菸和糖尿病。全球運動量不足的成年人和兒童比率正逐年上升,這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還對公共衛生構成威脅,值得注意的是靜態的生活方式,對生活品質和健康有深遠的影響。首先,體能衰退往往與缺乏運動有關。」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曾暐翔:「隨著年齡增長,如果體能下降到無法應付日常生活的程度,個人可能無法獨立生活,生活品質也會下降。其次,缺乏運動是一個重大的健康風險因子。與經常運動的人相比,缺乏運動者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機會增加1.5到2.4倍,糖尿病的機會增加2到4倍。」

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可以分段累積運動,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但每次至少要連續10分鐘。例如,可以分成兩次15分鐘,或三次10分鐘完成。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主治醫師王靖宇:「因為現在人因為工作的關係啊,比較繁忙,那運動時間相對也比較少,或是工作一天累了之後呢沒有體力去運動。那其實我們知道這個運動對我們肌肉刺激,其實是有一個很大的幫助,當我們從小到青壯年的時候呢,我們的肌肉會隨著年齡慢慢的增長、增長越來越強大,但是到我們就是中壯年之後啊,如果沒有持續的一個鍛煉或者是運動的話,我們肌肉會隨著時間慢慢、慢慢地流失。」

圖/TVBS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曾暐翔:「選擇走樓梯取代搭電梯也是一個好習慣,這不僅節省能源,還能增加每日的活動量。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所謂的懶動指的是缺乏身體活動。目前全球估計顯示,在成人當中每4位就有1位,缺乏足夠的身體活動;而青少年中則是每5位就有4位,沒有進行足夠的身體活動。WHO警示缺乏身體活動是全球非傳染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李芷婷:「規律的身體活動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約8至28%、降低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約19%、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約17%、降低罹患憂鬱症和失智症風險約28至32%。」

竹山秀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楊舜清:「世界衛生組織在6月底公布了一份報告,指全球有18億的人口,運動量不足,這個數字從2010年到2022年大概成長了5%。這邊講的並不是肥胖或者瘦的問題,而是光運動不足,本身對健康就會產生危害,那運動不足這件事已經是全球死因的第四大的危險因子。」

東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卜詩筠:「我們細胞的這個粒線體,是我們這個細胞的工廠發電機一樣,那如果我們有運動的話,那有一些研究也證實說,我們的粒線體的功能會更為完善,然後粒線體的數目量也會增加,這些都是促進我們身體有更好的機能。那運動好處更可以這個降低心血管的風險,減少血壓,然後糖尿病,然後甚至你可以預防,未來的老人失智和這個肌少症。」

圖/TVBS

 
花蓮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因為其實根據就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統計,就是不運動的這種生活,其實是造成死亡原因裡面,已經就是上升到我們說第四名,目前已經有大量的證據告訴我們說,如果不運動的生活的話,可能會增加我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有糖尿病的風險,另外像一些癌症的風險也會增加,那在心情跟認知,我們說像失智症的部分,也都會增加相關的風險,因為這個不運動的習慣是長期累積的。」

醫師提醒定期運動對於維持健康至關重要,務必要讓運動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享受更健康、快樂的人生,避免疾病找上門。

 

◤Blueseeds永續生活◢

👉這個「秘密力量」讓運勢與愛情雙雙升溫!

👉獲粉美賞專櫃精華液賞・2日份免費試用

👉支持視障調香師築夢計畫,讓夢想延續!


#健康#缺乏運動#糖尿病#生活品質#心臟病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820

0.1231

0.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