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路很勉強、走輸小綠人,小心可能是肺動脈高壓!醫師表示,帶有基因、免疫疾病患者都是肺動脈高壓好發族群,尤其30~50歲女性,而近年來50歲後的患者也有增加趨勢。提醒有「喘、咳、血、腫、暈」5症狀就要警覺,肺動脈高壓若不及早治療,平均只能活2.8年,堪稱心臟癌症。
腳腫、易喘、暈倒 確診肺動脈高壓
34歲的小瑩4年前確診肺動脈高壓,當時她正忙著事業和婚姻,沒想到疾病悄悄找上門。她回想病發時胃口很差,吃半個便當就飽,跟先生到日本度蜜月拍照追火車也走不動,後來雙腳水腫就醫,還沒等到抽血報告就暈倒,被告知是心臟衰竭,進而確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45歲的小芷則是紅斑性狼瘡患者,長期用藥不規律,6年前連走路接電話都會喘、爬樓梯不到1層樓就胸痛,確診續發性肺動脈高壓。
肺動脈高壓又稱為心臟癌症
每年5/5是世界肺高壓日,高雄榮民總醫院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暨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表示,正常的肺動脈壓為14毫米汞柱,超過20毫米汞柱即為「肺動脈高壓」,肺動脈會收縮且變狹窄、纖維化失去彈性,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增殖,使血管壁變厚,因此右心室必須用力收縮,長期下來,右心室因負荷過量逐漸擴大,提高心臟衰竭、甚至猝死的風險。而肺動脈高壓若未接受治療,確診後平均存活率僅2.8年、3年存活率不到4成,致死率高於癌症,因此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
4原因引起肺動脈高壓
馬偕紀念醫院心血管中心肺高壓介入醫學科主任吳懿哲表示,肺動脈高壓可以分成原發性、續發性、遺傳性和藥物/毒物引起,其中以續發性占最多數。
①原發性肺動脈高壓
病因不明,因為比例不高所以被列為罕病。每百萬人約有6人罹病。上述小瑩就是這類。
②續發性肺動脈高壓
因為其他因素而引發,最常見就是免疫疾病,如硬皮症、紅斑性狼瘡、結締組織疾病等,上述小芷就是這一類。另外如先天性心臟病、肝門靜脈高壓、血吸蟲病、感染愛滋病毒等,也可能引起肺動脈高壓。
③遺傳性肺動脈高壓
主要和BMPR2基因有關,但是帶有基因不表示就會發病,但必須提高警覺,因為這群病人只要一發病進展就很快,且較為嚴重。
④藥物或毒物引起的肺動脈高壓
如減肥藥「芬芬」、甲基安非他命、某些抗癌藥物、有毒菜籽油等引起。
這些症狀都是警訊
黃偉春表示,肺動脈高壓症狀包括「喘、咳(嗽)、(咳)血、(水)腫、暈」,疲倦、呼吸容易喘、運動時呼吸困難,或運動時耐受度變差等都是警訊。如果過馬路比小綠人慢,經常卡在馬路上,就要小心可能是肺動脈高壓,應盡快到心臟科檢查。
黃金標準「右心導管檢查」可確診
吳懿哲指出,要確診肺動脈高壓,必須做右心導管檢查。自體免疫疾病都是高危險群,尤其硬皮症預後最差。而這些人往往還沒症狀就需要介入治療,必須定期篩檢,抽血觀察心衰竭指數、做心臟超音波和換氣功能測試,一旦指數有變化,再做侵入性右心導管檢查,及早發現並用藥。他強調,過去硬皮症只要發病幾乎1年內就會死亡,病況猛烈且快速,現在有藥物,預後變好,但若是晚發現,就無法回到正常。而藥物使用上也無法降階,中低風險者必須合併2種用藥、高風險者必須合併3種用藥,不建議減藥,以免一旦惡化就回不來。
他表示,肺動脈高壓女性較男性多,大約2~3比1,好發在30~50歲女性,而近年來50歲以上患者也增加,目前有3種針對不同途徑的治療藥物,可以讓肺動脈高壓像慢性病一樣控制,呼籲患者早發現早治療不要灰心。
◎ 諮詢專家/吳懿哲醫師.黃偉春醫師
原文請見:女性50歲前後小心「心臟癌症」!不治療恐活不過3年 過馬路有困難可能肺動脈高壓
【原文請見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