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糖尿病年輕化! 專家:手搖飲成幫凶、無症狀要注意

作者 LIFE生活網 責任編輯 汪奕嘉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6/24 11:02
最後更新時間:2022/06/24 11:02
全球死亡人口中有70%死於慢性疾病。(示意圖,非當事人/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全球死亡人口中有70%死於慢性疾病。(示意圖,非當事人/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指出,全球死亡人口中有70%死於慢性疾病,前4名分別為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糖尿病。光是糖尿病人口,目前在全球已超過4億人,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預估,在2045年,全球將會有超過6億人罹患糖尿病!


近日,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蘇家龍在健康網站《問8線上健康諮詢》指出,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約為9.3%,全台已有超過220萬人罹患糖尿病。除了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上升之外,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也引起了關注,近年來40歲以下(20~39歲)之糖尿病發生率,及發生人數占比,都有微幅上升的現象。

 
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約為9.3%。(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糖尿病需要篩檢嗎?
 

蘇家龍指出,篩檢(screening)是指針對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卻有疾病風險者的檢查,目的在於及早發現並及早處置,以期降低死亡率並延長健康壽命。篩檢雖然可以早期診斷,但並非所有篩檢都對病患有益,為了評估是否應該進行篩檢,蘇家龍提出以下5個指標供參考:
 

1.此疾病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

2.此疾病早期有一段無症狀時期;

3.有合適的篩檢方法;

4.有可行的治療方式;

5. 在無症狀時期的早期治療可以改善病患的長期預後。
 

健康與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以第二型糖尿病為例,可以發現:

1.糖尿病是造成全球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型糖尿病在台灣的盛行率和發生率也持續升高,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

2.在糖尿病的病程發展中,有一段相對長的無症狀時期,即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就能及早治療;

3.目前已有數種糖尿病的檢測方法,包含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口服葡萄糖耐受性測試(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等等,都可以有效的檢測出糖尿病,包含無症狀的糖尿病患者;

4.目前針對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以及預防其他併發症,已經建立起完善的治療模式;

5.在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就給予治療可以預防或是延後罹患糖尿病。

 

綜合以上各項指標來看,針對第二型糖尿病進行篩檢是有意義的!

 
 

糖尿病的篩檢方式
 

蘇家龍指出,目前常用的糖尿病篩檢方式有:
 

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檢測患者在空腹(至少8小時無卡路里攝取)狀態下的血糖數值,是目前最便宜的檢測。然而,相較於糖化血色素(A1C),空腹血糖受晝夜以及個體間差異影響較大,有很多因素都有可能會影響到檢測結果,例如空腹的時間長短、患者最近是否有運動或短期壓力等等。另外,如果檢體保存不當也有可能因糖解作用而低估血糖值。

 

2.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 A1C)

糖化血色素是紅血球中和糖結合的血紅素,由於紅血球的生命週期約120天,測量A1C可以估計大約三個月以內的血糖累積。測量A1C的優點在於,患者不需要做任何術前準備(如禁食),而且A1C數值和視網膜病變及其他併發症有高度相關,也較不易受患者近期的熱量攝取或採檢時間影響,在不同實驗室之間也比較標準化,但其缺點是比測空腹血糖昂貴。另外,在紅血球迭代較快的患者(例如鐵或葉酸缺乏的病人)身上,由於紅血球壽命較短,A1C容易有低估的情形。

 

3.口服葡萄糖耐受性測試(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OGTT是測量患者在口服75g葡萄糖兩個小時後的血糖濃度(two-hour plasma glucose),但因為執行上較不方便,因此不是最理想的篩檢 (screening) 工具。

 

4.目前糖尿病的相關血糖數值如下:

 

空腹血糖

糖化血色素

OGTT

正常

<100 mg/dL

<5.7 percent

<140 mg/dL

糖尿病前期

100~125 mg/dL

5.7~6.4 percent

140~199 mg/dL

糖尿病

≥126 mg/dL

≥6.5 percent

≥200 mg/dL

適合篩檢的對象
 

蘇家龍表示,可根據罹患糖尿病風險的高低來決定篩檢的優先順序,如糖尿病風險因子(年紀、體重、家族病史、個人病史、生活習慣等),透過風險評估找出高風險族群,可提升篩檢效率並減少浪費。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成人預防保健,分別有提供40歲以上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健康檢查補助,內容包括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查、腎功能檢查及健康諮詢等項目。

 

篩檢後的處置
 

蘇家龍建議,完成篩檢後可依照以下幾點作為參考:

1.如篩檢結果為正常,建議每三年定期檢查即可。

2.如篩檢結果為糖尿病前期,建議每一到兩年追蹤一次。

3.如篩檢結果確定罹患糖尿病或有高風險罹患糖尿病者,則建議治療,包含改變生活型態或藥物治療等等。
 

結論
 

蘇家龍提醒民眾,篩檢雖然有助於早發現早治療,但篩檢帶來的假性安全感也有可能造成傷害。他警告,目前在台灣相當盛行的手搖杯文化(含糖飲料),正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因此不能因為人還年輕或篩檢正常就掉以輕心。
 

本文經《問8線上健康諮詢》授權報導
 

延伸閱讀:
憤怒傷肝!過度歡喜傷心!情緒影響身體臟器 如何維持健康、提升自癒能量
男孩被蜱蟲叮咬後就診 卻意外發現患癌!

本文由《每日健康》授權提供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LIFE生活網

#糖尿病#年輕人#預防#台灣#公共衛生#無症狀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LIFE生活網

LIFE生活網匯集世界各地的時事趣聞,豐富網友枯燥乏味的無趣生活,讀者活躍討論超熱絡,用最切合網路流行的話題滿足你的資訊渴望,是打發時間的最好夥伴。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92

0.0888

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