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門診來了位30多歲的上班族,不僅彎腰駝背像老嫗,還告訴醫師自己長期下背痛、站不久,有時會膝蓋無力,甚至站不起來……。骨科醫師指出,隨著年紀增長,人人都會面臨脊椎退化的過程,針對脊椎退化的程度不同,對應的治療方式也大不相同。
一講到脊椎疾病,許多人會先聯想到骨刺引發坐骨神經痛。樂生療養院骨科醫師李元甫指出,在脊椎退化初期,椎間盤和小面關節會開始出現變化,骨刺可說是脊椎退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問題。
20到50歲退化初期-多數能自我修復
現代人因生活型態改變,重度使用電腦、電玩、3C產品,長期久坐或低頭,造成脊椎周邊肌肉的緊繃及失能,脊椎在長期過度壓力下逐漸退化;尤其是急性椎間盤突出,可能造成嚴重不適,甚至行動困難,讓年輕病人非常恐懼。
李元甫指出,除非反覆發作或演變成慢性椎間盤突出,否則絕大多數的椎間盤突出都能自我修復,只是過程需要數週至數月。一旦症狀維持數月且改善有限,醫師會建議病人以手術方式,取出無法恢復的突出椎間盤。
到了中年,椎間盤及小面關節因為長期使用,會開始出現功能退步,而身體為了重建脊椎的穩定性,會藉由發炎來增生組織,讓身體適應。由於發炎會引發背部痠痛,導致生活不便,因此醫師治療重點會以「疼痛控制」以及「加強核心肌群訓練」為主。
李元甫說明,急性疼痛發生時有3種止痛治療,分別是口服止痛藥、復健科的局部治療以及脊椎神經的暫時阻斷。脊神經暫時阻斷做法是,在X光下針對可能造成疼痛的神經給予藥物注射,效果近似麻醉,可維持3天左右,對於控制急性神經疼痛相當有效。
當然,疼痛控制後,核心肌群的訓練和保養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步入中年後,骨質疏鬆、椎間盤及小面關節開始退化,唯一可以對抗老化趨勢的就是肌肉系統。肌肉量變少、肌力下降及肌肉間協調退步,都是伴隨老化而來,但只要透過訓練,可以大大減緩肌肉系統的衰退。
60到90歲神經惡化期-嚴重者恐需手術治療
脊椎退化過程中,經過漫長的身體適應,脊椎的穩定度重新被建立,以往的背部痠痛會有所改善,但神經根症狀會開始發展,有些病患會有下肢的疼痛及麻木感,嚴重者會開始影響行動能力。
如果開始行走一陣子後,有下肢疼痛無力的狀況,即所謂的「神經性跛行」。李元甫說明,如果僅有下肢麻木感但不影響生活品質,醫師通常會採取非手術療法,並繼續維持背部訓練運動;但如果疼痛或跛行已影響生活,就得進行脊神經減壓手術,另有部分病人在減壓後須再穩定脊椎結構,則會併行脊椎融合固定術;如果疼痛症狀與一般神經根病變有差異,則需要進行脊椎神經的暫時阻斷來輔助診斷或治療。
李元甫強調,核心肌群訓練是抗老化、維持生理機能最關鍵及有效的第一步,建議從年輕時就開始;隨著老化出現的不適及症狀,只要適時找脊椎專科醫師做諮詢及治療,就可以用養生的態度,好好面對必然而來的脊椎退化。
原文請見:幾乎人人都有骨刺!脊椎退化3階段,你在哪一階段?脊椎保養方式大不同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