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報導】
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劉文德,8年前胖到90多公斤,並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他以意外發現方法治癒自己,更幫助病人。
 「劉醫師你又瘦了!」這句話從2011年開始成為同事見到胸腔科、睡眠主治醫師劉文德的問候語。
8年前,身高175公分、體重90多公斤的劉文德,夜晚起床2次上廁所,「我自己是睡眠中心醫師,很清楚這是因缺氧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之一,」劉文德說。不僅如此,每天吃了早餐去上班,常覺得喉嚨不舒服,他判斷這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變淺且費力,嚴重者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而吸不到空氣及窒息。
 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又有胃食道逆流,使他精神不佳。但卻誤打誤撞治癒多年的疾病,更因此幫助病人。
原來2010年左右,劉文德在林口長庚醫院擔任胸腔科醫師,決定跨領域學習,考上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常常上午看完門診,就南下到成大上課。看診與上課如同一班接著一班的列車,絲毫沒有多餘的時間停留在午餐上。他一看完診,拿杯飲料就上車,一上車就嚼香糖,向成大奔馳。
忙碌沒空吃午餐,只喝飲料、嚼口香糖,肚子卻不餓了
「喝了飲料、嚼口香糖肚子就不怎麼餓了,也就少吃了。」他從2011年初開始,體重逐步下降,年底降到89公斤。接下來3年,每年掉6~7公斤,共減了20公斤。
結束博士課程,他到了雙和醫院擔任睡眠中心主任及胸腔科主治醫師,又開啟另一段上、下午趕場的歲月。常常上午在中和雙和醫院看診結束,下午飛奔信義區台北醫學大學授課,午餐也是飲料與嚼口香糖。
「嚼了口香糖血糖就會上來了,肚子就不餓了,」劉文德說,還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以中和逆流上來的胃酸濃度。
減重後睡眠呼吸中止症、胃食道逆流症狀消失了
劉文德不經意的減重後,第三年夜晚不再起床上廁所,睡眠癱瘓症(俗稱鬼壓床)的現象也不見了,過去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消失了。接著,他更發現喉嚨不適的情況沒有了,多年的胃食道逆流情況也好轉了。
 這個發現令他開始深入研究,結果發現減重後可減少許多疾病,而他的做法誤打誤撞恰是減重的核心。
「原來減重與食慾有密切的關係,只要食慾得到滿足,人就不想吃東西,」他拿起剛從亞馬遜書店買的《The Hungry Brain(飢餓的大腦)》說,「創造一個食慾得到滿足的狀態,自然就不會想吃東西,」作者肥胖研究員Stephan J. Guyenet博士說,沒有人想要吃得過飽、變得超重,最後得到糖尿病或心臟病,但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正這樣做。他認為問題在於大腦迴路誤導食慾和食物選擇,也就是我們吃食物的慾望,其實只是在滿足大腦的要求。
減重關鍵在吃下食物的30分鐘
食慾什麼時候可以被得到滿足?
「從第一口食物進口中到胃裡血糖上來覺得不餓了,大約30分鐘,」劉文德解釋,這跟食量是沒關係,而與大腦感覺滿足有關。這30分鐘是關鍵。
他進一步解釋,吃一個布丁與吃到飽自助餐,大腦同樣在30分鐘後才會滿足,但吃到飽因短時間吃得太多,引起肥胖。「99%的胖是在不知不覺吃的速度太快所造成的,」他的調查結果。
病人要改善病情,從減重開始,要減重先從慢慢的吃開始。劉文德說,食物停留在口中的時間越久,進到胃裡花的時間越久,大腦就越滿足。
 
有了理論,他進行實驗。上午11:30時先吃一片水果、餅乾或嚼口香糖,到了12點,果然他不覺得餓了,實驗成功後,他整理減重方法給病人,「我的病人有1/5的成功減重,」劉文德說,從減幾公斤到10幾公斤都有,減重後的這些病人也因此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
少吃或不吃會不會沒有體力?吃東西後血糖約30分鐘上來後,然後可維持2~3小時,劉文德認為,以少量多餐可解決這問題。
營養師蘇妍臣強調,無論是哪一種飲食減重法,關鍵在於「總熱量攝取限制」和「避免飢餓感」。只要養成不過多攝取熱量、少吃一些精緻糖類、高油的蛋糕餅乾和羹湯等,配合「大量蔬菜、適量優質蛋白質和澱粉」的飲食模式,讓肚子維持相對較久的飽足感,避免因為吃太多而發胖。
三餐極簡
8年減了近30公斤的劉文德現在如何吃三餐?
「早餐大部份喝飲料,豆漿、巧克力牛奶、芝麻糊、咖啡等飲料換著喝,午餐有時喝些果汁或喝開水,」他說。
真正享用的是晚餐,但晚上開車回家時,一上車嚼口香糖,回到家吃晚餐時就不太餓。晚餐多菜少肉,拉長吃飯時間,與家人邊吃邊聊,吃飯超過30分鐘。晚餐後7點半去打一個半小時的桌球,最近更做重訓練,使體重更下降至64~65公斤,腰圍29吋,與8年前那個大腹便便的他,已判若兩人。
早上劉文德走在醫院的長廊,他正精神抖擻的走向診間準備看診,「早安!」他以宏亮聲音向迎面而來的同事打招呼。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睡眠不足易變胖...有解啦! 起床後做這事可增加「瘦素」分泌
睡過久、太短都可能增加死亡率!各年齡理想睡眠時數 一張圖秒懂
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劉文德,8年前胖到90多公斤,並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他以意外發現方法治癒自己,更幫助病人。
8年前,身高175公分、體重90多公斤的劉文德,夜晚起床2次上廁所,「我自己是睡眠中心醫師,很清楚這是因缺氧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之一,」劉文德說。不僅如此,每天吃了早餐去上班,常覺得喉嚨不舒服,他判斷這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變淺且費力,嚴重者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而吸不到空氣及窒息。
原來2010年左右,劉文德在林口長庚醫院擔任胸腔科醫師,決定跨領域學習,考上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常常上午看完門診,就南下到成大上課。看診與上課如同一班接著一班的列車,絲毫沒有多餘的時間停留在午餐上。他一看完診,拿杯飲料就上車,一上車就嚼香糖,向成大奔馳。
忙碌沒空吃午餐,只喝飲料、嚼口香糖,肚子卻不餓了
「喝了飲料、嚼口香糖肚子就不怎麼餓了,也就少吃了。」他從2011年初開始,體重逐步下降,年底降到89公斤。接下來3年,每年掉6~7公斤,共減了20公斤。
結束博士課程,他到了雙和醫院擔任睡眠中心主任及胸腔科主治醫師,又開啟另一段上、下午趕場的歲月。常常上午在中和雙和醫院看診結束,下午飛奔信義區台北醫學大學授課,午餐也是飲料與嚼口香糖。
「嚼了口香糖血糖就會上來了,肚子就不餓了,」劉文德說,還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以中和逆流上來的胃酸濃度。
減重後睡眠呼吸中止症、胃食道逆流症狀消失了
劉文德不經意的減重後,第三年夜晚不再起床上廁所,睡眠癱瘓症(俗稱鬼壓床)的現象也不見了,過去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消失了。接著,他更發現喉嚨不適的情況沒有了,多年的胃食道逆流情況也好轉了。
「原來減重與食慾有密切的關係,只要食慾得到滿足,人就不想吃東西,」他拿起剛從亞馬遜書店買的《The Hungry Brain(飢餓的大腦)》說,「創造一個食慾得到滿足的狀態,自然就不會想吃東西,」作者肥胖研究員Stephan J. Guyenet博士說,沒有人想要吃得過飽、變得超重,最後得到糖尿病或心臟病,但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正這樣做。他認為問題在於大腦迴路誤導食慾和食物選擇,也就是我們吃食物的慾望,其實只是在滿足大腦的要求。
減重關鍵在吃下食物的30分鐘
食慾什麼時候可以被得到滿足?
「從第一口食物進口中到胃裡血糖上來覺得不餓了,大約30分鐘,」劉文德解釋,這跟食量是沒關係,而與大腦感覺滿足有關。這30分鐘是關鍵。
他進一步解釋,吃一個布丁與吃到飽自助餐,大腦同樣在30分鐘後才會滿足,但吃到飽因短時間吃得太多,引起肥胖。「99%的胖是在不知不覺吃的速度太快所造成的,」他的調查結果。
病人要改善病情,從減重開始,要減重先從慢慢的吃開始。劉文德說,食物停留在口中的時間越久,進到胃裡花的時間越久,大腦就越滿足。
有了理論,他進行實驗。上午11:30時先吃一片水果、餅乾或嚼口香糖,到了12點,果然他不覺得餓了,實驗成功後,他整理減重方法給病人,「我的病人有1/5的成功減重,」劉文德說,從減幾公斤到10幾公斤都有,減重後的這些病人也因此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
少吃或不吃會不會沒有體力?吃東西後血糖約30分鐘上來後,然後可維持2~3小時,劉文德認為,以少量多餐可解決這問題。
營養師蘇妍臣強調,無論是哪一種飲食減重法,關鍵在於「總熱量攝取限制」和「避免飢餓感」。只要養成不過多攝取熱量、少吃一些精緻糖類、高油的蛋糕餅乾和羹湯等,配合「大量蔬菜、適量優質蛋白質和澱粉」的飲食模式,讓肚子維持相對較久的飽足感,避免因為吃太多而發胖。
三餐極簡
8年減了近30公斤的劉文德現在如何吃三餐?
「早餐大部份喝飲料,豆漿、巧克力牛奶、芝麻糊、咖啡等飲料換著喝,午餐有時喝些果汁或喝開水,」他說。
真正享用的是晚餐,但晚上開車回家時,一上車嚼口香糖,回到家吃晚餐時就不太餓。晚餐多菜少肉,拉長吃飯時間,與家人邊吃邊聊,吃飯超過30分鐘。晚餐後7點半去打一個半小時的桌球,最近更做重訓練,使體重更下降至64~65公斤,腰圍29吋,與8年前那個大腹便便的他,已判若兩人。
早上劉文德走在醫院的長廊,他正精神抖擻的走向診間準備看診,「早安!」他以宏亮聲音向迎面而來的同事打招呼。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睡眠不足易變胖...有解啦! 起床後做這事可增加「瘦素」分泌
睡過久、太短都可能增加死亡率!各年齡理想睡眠時數 一張圖秒懂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