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校園的「不登校」現象持續惡化。官方統計,去年度有超過34.6萬中小學生拒絕上學,創有統計以來最多,更是連續11年增加;而不登校最多的原因,竟是相對抽象的「提不起勁」。身心醫師表示,孩童語言組織能力不成熟,提不起勁、覺得懶這類的感受,很可能代表小孩其實以身心俱疲;家長應正視孩子所有的形容,即時掌握心理狀態,加以陪伴、支持與輔導。
您家裡的小朋友,上學開心嗎?
 
拒絕上學孩童:「我不喜歡學校。」
拒絕上學孩童:「一上學我就頭痛。」
拒絕上學孩童:「跟同學聊不來,我討厭上學。」
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去年度不登校中小學生超過34.6萬人,情況創歷年來最糟糕,且為連續11年增長。民間身心診所開設「不登校」特別門診,輔導學童與家長,原以為會遇上各種稀奇古怪的拒學理由,沒想到聽到最多的是「發懶」。
 
身心診所院長 田中純子:「『覺得很懶』這話就字面上來看,很像大人常說的『好懶喔』、『覺得累』,會不經意去忽略重要性;實際上小孩要低落到這個程度,精神已經是相當耗弱,而他們偏偏又無法去言語化。」
官方同一份調查顯示,不登校原因最多的是「對學校生活不感興趣」;身心專科醫師也強調,孩童語言與歸納能力還不成熟,很難具體表達感受,「沒興趣」、「覺得懶」、「提不起勁」,往往是他們用盡全力的求救訊號。
中學二年級學生 莉生(化名):「就是感覺提不起勁,所以沒辦法上學。」
這個時候,家長能不能聽懂孩子的「弦外之音」格外重要。
家長:「她只會說些很表面的原因,不想去啦、肚子痛啦、不舒服之類的。可是我知道她跟同學、老師關係都還好,一直不想上學一定有別的理由。」
小學4年級開始不登校的女孩,始終回答不了「為什麼不上學」的問題,幸好的是母親耐心陪伴,兩年後,女孩終於整理出答案。
中學二年級學生 莉生(化名):「剛升上小學6年級的時候,我終於能把心情語言化。所有人都被要求要當個好學生,我覺得那樣很噁心,理想跟現實不一樣好嗎。」
 
家長:「具體地去解析問題與原因,只有在本人增加詞彙量,並且能統整心裡狀態時,才能夠開始去解答。」通常家長面對小孩不上學,下意識會認為孩子又再作怪,加上工作繁忙,便失去耐性聆聽、著急應對,導致小孩拒校園於千里之外。
家長:「我的教育準則就是小孩要聽話。」
中學2年級學生 健太(化名):「因為沒上學成績很差,讓我覺得自己很不聽話,可是我一直想做個聽話的小孩。」
家長:「有人建議我要不厭其煩告訴孩子『其實可以不聽話』,時間久了一定會有改變。」
中學2年級學生 健太(化名):「結果媽媽說其實可以不聽話,我慢慢得比較開朗,最後變得不像以前那麼負面。」
家長有如孩子的伯樂,但這伯樂實在不好當。民間機構調查,每5名拒學生中,就有1人的家長必須放棄工作,全天候照顧小孩。
 
家長:「所有事情我都要一個人面對,孤獨感不斷朝我襲來,還要扛著孩子的生活,那段時間真的很痛苦。」
小孩不上學,單親媽媽辭去工作,看著存款一天天減少,大人孤軍奮鬥,心力交瘁。有企業內部調查,發現因小孩不登校而影響工作情緒的員工不在少數,尤其是當職場與家庭無法兼顧時。為此,企業規劃縮短工時與特別休假,方便員工照料家中的拒學兒。教育學者也呼籲,不登校已經是日本的社會問題,企業政策還需要柔軟靈活,以避免造成難以預測的後續影響。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