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2023年,中國大陸在電影與新能源車市場,表現異常亮眼,不但復甦趨勢強勁,更是「國產」當道。例如電影票房前十強,全都是大陸國產片,如《滿江紅》或《流浪地球2》。而新能源車大廠比亞迪,更透過年底促銷,全年賣出302萬台車,遠高出特斯拉181萬交付量。這已經是比亞迪連續第二年超越特斯拉。然而中國製造業PMI表現仍不夠理想,2024年第一個交易日,股市更全面下挫,這「開門黑」恐怕為中國經濟持續復甦,蒙上陰霾。
美國編劇工會成員(05.03):「沒有編劇!沒有電視!」
美國好萊塢去年受到長達半年的罷工影響,數十部電影被迫暫停製作或延後上映,導致全球最大電影市場的美國,全年只有88部電影首映,票房總收入85.8億美元,比疫情前2019年的108部電影和105億美元票房,少了近兩成。
而今年以549億元人民幣、也就是76.8億美元,坐擁全球大二大電影市場的中國大陸,好萊塢大片更是光環失色。
儘管有31部電影獲准在大陸上映,遠高於疫情期間的20部,但總體票房只有54.5億元人民幣,佔全年大盤不到一成。相對的,大陸國產電影則表現優異。
杭州影城經理 樂麗娟:「顧客的需求就是更傾向於國產電影。以前可能看國外片子,有大片來顧客會比較多,但是基本上現在都是喜歡看國產的了。」
去年大陸票房排名前10的電影,包括《滿江紅》、《流浪地球2》和《封神第一部》等,全是國產,一部好萊塢片都沒有。
大陸觀眾:「今年就感覺電影業又興起來了嘛,又重振旗鼓了,就是越來越期待更多好的電影上映。」
大陸電影市場去年高速復甦,不但年度票房比疫情三年間的平均票房,高出近7成,觀影人次也增長了6成。儘管只恢復到疫情前的八成六,但觀眾偏好已明顯轉移。
大陸觀眾:「一些(國產)懸疑片,拍得很吸引人的,我就會過來看。」
大陸觀眾:「我比較喜歡觀看科幻類的,和正能量類的。」
從2020年疫情爆發至今,好萊塢電影就再也擠不進中國票房前十;與疫情前就算官方管制上映片量,每年仍有2、3部好萊塢片進入票房前十,且能吃下全年總票房2到3成的榮景,有不小差異。
上海電影協會副主席 石川:「今年的國產片表現,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特點,比如說我們這個技術能力、裝備能力,對於影片的表現能力,我覺得有大幅度提高。」
儘管如此,大陸國產電影仍面臨「走不出去」窘境。例如大陸票房第一的《滿江紅》,國內賣了45億,海外卻只有3千多萬人民幣。
但與大陸國產電影相比,香港電影產業更是「慘業」,光去年底耶誕節檔期票房,連2千萬港幣都不到,創20年新低;全年票房也比疫情前少了約25%。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 田啟文:「(個別電影)在香港引起少許的共鳴感或回響,但在海外不成氣候。如果有能力或創作時,是否考慮多些綜合市場,而非單一市場。」
而除了電影之外,還有另一個產業,同樣靠著中國市場創下佳績,那就是新能源車。
TVB主播:「多間內地汽車製造商完成去年銷售目標。」
包括比亞迪、理想、蔚來與小鵬等電動車製造商,2023年都超標完成銷售目標量,其中比亞迪透過年底的促銷方案,全年共賣出302萬輛電動車與油電混和車,不但高出目標的300萬輛,也超過特斯拉全年交付的181萬輛車。
但只看純電動車的話,特斯拉全年銷量仍高於比亞迪的157萬輛。
香港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 植耀輝:「現在大家除了留意銷量情況外,還要看何時能賺到錢。」
而新能源車市的亮眼表現,卻沒有擴及整體製造業。大陸官方公布的最新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就是PMI,持續降至萎縮區間的49,不但是半年來新低,更比預期差。但此同時,反映中小企業與民營企業的「財新中國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卻升至50.8,連續第二個月處在擴張區間。
分析認為,這相反的PMI表現,反映大陸製造業復甦不全面,需要當局以更積極的貨幣政策來刺激需求。
星展銀行(香港)經濟師 謝家曦:「進出口方面其實仍疲弱。外國需求其實逐步下跌之中,2024年展望環球經濟,消費等需求會轉弱,對於中國出口都會有一些影響。」
新一年度的出口與經濟表現不樂觀,這從今年第一個交易日,中國股市全線下跌,可見一斑。包括上證、滬深等四大指數當天都以全日最低位坐收,這場「開門黑」也令接下來的復甦,蒙上陰影。
◤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