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512小時停更人生!「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全新紀錄片

記者 何映萱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4/01 19:49
圖/捷傑電影 提供
圖/捷傑電影 提供

享譽國際的「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從70年代開始就以先鋒者之姿,致力於「身體力行」的行為藝術;2014年,她受邀赴英國倫敦蛇形畫廊開展,還未正式展出就引起媒體爭相報導,因為她的作品向來具有高度爭議性,經常以激進表演型態挑戰社會認知。當年她開辦《512小時》展,在倫敦畫廊度過512小時,讓身體成為藝術的主體和客體,進行一場大型藝術性社會實驗,64天吸引多達13萬觀眾排隊搶看。全新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4月將登上台灣大銀幕,台灣觀眾不必出國,也能一睹瑪莉娜這場前所未有的行為藝術癲狂之作。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瑪莉娜一直是很有名、舉世知名且公認的藝術家,她早已是行為藝術的一大典範,21世紀前十年顯然是轉捩點,突然把她變成公眾人物。」

 

2010年,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一場展覽,轟動藝壇,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從早到晚、從開館到閉館,都坐在椅子上一動也不動,讓她一夕成名;2014年夏天,她赴英國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ies)推出全新作品《512小時》(512 HOURS),要測試自身與觀眾之間的「情感極限」。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我打給蛇形畫廊說我有個點子,『要是什麼都不展示呢?』,我很驚訝,他們竟然冒險接受這個想法。」

為了打造出有別以往的藝術型態,瑪莉娜大膽提議「不展出任何作品」,也拒絕任何「事前安排」,總是顛覆世俗的她,會有何驚人之舉?還未正式開展已先引爆話題。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也會衍生許多八卦,開展前引來許多媒體,不只是倫敦,是全世界,看來都很好奇瑪莉娜這次的創作。」

瑪莉娜將在蛇形畫廊度過512個小時,進行為期64天的「藝術性社會實驗」,而且決定將「大局」交給觀眾。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哈囉。大家好,早安。」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早安。」

圖/捷傑電影 提供

入場參觀,必須放下「身外之物」,將包包、手機、手表統統鎖入置物櫃,幫人生暫時按下「停止更新」的按鈕。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走進房間,你要拼湊起來,到底是什麼狀況。誰是表演者?當然很快你就會瞭解毫無區別,每個人都參與這場表演。」

所有人戴上耳機走進展場,在聽覺被剝奪的情況下展開探索,這裡沒有干擾刺激、沒有時間限制,只有用心交流與感受。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我沒想過這樣能成為展覽,這也不是我喜歡的形式。」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一進到這我就覺得,這有點怪。」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我甚至會說這是一種柔軟的『白色酷刑』。」

除了戴耳機,觀眾還被指示矇上眼罩,一下子同時失去聽力和視力兩種感官,只能靠「觸覺」溝通,就像迷失在黑暗之中,可能發生碰撞、還得應付難以預料之事。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他們將人們的情感連結變得更容易。」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這是一個,我真正嚮往的地方。」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你知道這是很讓人感興趣的,我們成為了『藝術本身』。」
圖/捷傑電影 提供

《512小時》展,當年吸引近13萬人到場一探究竟,「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把身體當媒介,以激進表演挑戰社會認知,雖然可能使人害怕、厭惡,卻也能讓人深深著迷。

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唯有在靜中,才能辨識動。唯有在靜中,才能辨識動。」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瑪莉娜的512小時#紀錄片#捷傑電影#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行為藝術#蛇形畫廊#512小時#你我即藝術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62

0.0771

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