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舉世都在關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有一群從事演藝工作的幕前幕後人士,也正不遺餘力地伸出援手。丹麥紀錄片導演曾經在烏克蘭,拍過一對逃離頓內次克戰火的祖孫,和烏克蘭的兒童庇護所悲歌,其中一部紀錄片還獲得2018年奧斯卡提名。當戰火爆發,他第一時間幫忙訂火車票、聯繫社福單位,幫忙疏散他紀錄片中曾經接觸過的人們。美國男星西恩潘也在第一時間挺進烏克蘭首都基輔,與總統澤倫斯基見面,表示要拍一部紀錄片,將俄羅斯入侵的真實面,告訴全世界。
全副武裝加上軍用頭盔,美國男星西恩潘(Sean Penn)去年11月造訪烏克蘭頓內次克(Donetsk)地區,拍攝當地遭砲火蹂躪的紀錄片;如今俄羅斯正式出兵入侵烏克蘭,西恩潘也不缺席。戴著墨鏡坐在第一排,西恩潘24日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出席總統澤倫斯基記者會,雙方隨後也私下見面;西恩潘表示將在烏克蘭拍攝一部俄羅斯入侵的紀錄片,將真相告訴全世界。
《遠方的狗吠聲》紀錄片段 (2017) :「去年夏天,戰爭找上了我們,我們夾在兩邊戰火的中間。」
描述烏東戰火中的祖孫情,紀錄片《遠方的狗吠聲》(The Distant Barking of Dogs),小男童阿法納西耶夫(Oleg Afanasyev),失去至親的童年,看得讓人鼻酸。
《遠方的狗吠聲》紀錄片段 (2017) :「當他們開槍時,我真的好想念妳...再見了,媽媽。」
(順Roll)而他唯一的牽掛,是相依為命的祖母。
《遠方的狗吠聲》紀錄片段 (2017) :「過來,我的寶貝。」
這部紀錄片曾在2018年獲得奧斯卡提名,而當烏克蘭戰火爆發,丹麥籍導演並沒有忘記這對祖孫。
《遠方的狗吠聲》導演 賽門·李榮·威蒙 (Simon Lereng Wilmont) :「我們訂了火車票,讓他們逃離所在地,到比較安全的地方,但是入侵的速度太快,他們本來預計今天離開,火車卻滯留在南方,我今天最近一次與他們聯繫,他們還是想辦法逃出來了。」
當烏克蘭響起隆隆炮擊聲,孩童成了最無辜的犧牲品,丹麥籍導演賽門·李榮·威蒙,緊接著在烏克蘭拍攝的紀錄片《由碎片組成的房子》(A House Made of Splinters),講述烏克蘭的孩童收容中心,孩子經歷過戰火摧殘失去親人,還要等待法院判決撫養權歸屬。
《由碎片組成的房子》紀錄片段 (2022) :「媽媽,是我。(哈囉!可愛的克莉絲蒂娜。)哈囉。(親愛的,妳還好嗎?)我還可以。(還可以?那邊有人會打妳嗎?)會啊!有一個叫申雅的男生會打我。」
紀錄片今年才剛上映,頗受好評;但這群孩子還沒等到親人,先迎來了又一場戰火!劇組第一時間聯繫社福團體,輸入大量孩子所需的衣物,然後幫忙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由碎片組成的房子》製片 海爾史東 (Monica Hellström) :「其實庇護所只能讓他們住9個月,接下來就要去別的地方,不知道要去哪的痛苦,就像導演說的,這部片是希望建立起觀眾和身邊的人們,當你需要幫助時,助你度過難關。」
《漂浪人生》電影片段 :「我必須照走私者給我的故事撒謊...我看著母親和姊妹們被殺...」
製作烏克蘭紀錄片的劇組人員,長期關注世界各角落的小人物故事,如今烏克蘭人道問題,隨著戰事升高更進一步惡化,丹麥籍導演呼籲大家靠社群媒體發揮力量。
丹麥紀錄片導演 賽門·李榮·威蒙 (Simon Lereng Wilmont) :「我一直被問要怎麼幫助他們?我只告訴他們一件事,在社群媒體上表達你的支持,這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我們能掀起一股勢力,或許能起點作用,與其捐錢,在社群媒體上表達支持更好,或是兩個都做,哈哈!」
對於這群紀錄片工作者,或是關注俄烏議題的演藝人員來說,烏克蘭長期遭「惡鄰」俄羅斯虎視眈眈,悲傷的人與故事不勝其數,希望藉由一己之力,讓這裡的人們遠離烽火,與家人團聚。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