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年前311大地震,最糟糕的莫過於海嘯引發的核災。福島第一核電廠在震後失去作用,日本政府估算廢爐需花上40年、8兆日圓,不但耗時,費用也相當具大。不過,福島縣認為工程能活化地方經濟,而初期因需要大量人力,確實造就許多工作機會;但隨著作業進入仰賴科技的專業階段,基礎工程需求減少,福島經濟成長因此陷入停滯。而當地民間產學合作,共組城市發展會,壯大自身規模,直接向電力公司爭取工作機會,持續推動家鄉災後經濟成長。
311強震與福島核災即將屆滿十週年,日本NHK電視台特別製作了第一核電廠3D地圖,十年了,進度依舊慢得令人失去希望,廠內不斷增生的核廢水存放槽,電廠外曾經的森林綠地,災後緊急拓荒闢地,規劃為放射性物質處理區域,存放受輻射汙染的泥土、草木,以及建設專屬的焚燒設施。唯一振奮人心的,大概就是3號機的核燃料全數取出了。
NHK主播:「昨天(2/28)三號機完成了已使用燃料存放池取出作業。」
2019年4月,東京電力公司對3號機展開作業,經過近兩年努力,總共566束核燃料,成功從「已使用燃料存放池」中取出,是311後首次自爐心熔毀機組中完成取出作業。廢爐看似邁進一大步,實則恐怕還是遙遙無期,廢爐最重要的在取出核燃料之外,還包括了清除輻射汙染、撤除被炸毀的屋瓦、建設新的防護罩等等;過程繁複、耗時,日本政府保守估計得要40年,總花費上看8兆日圓,相當2.1兆台幣。不過危機就是轉機,8兆日圓的工程花費轉個念,就是8兆日圓的工作機會!
福島在地建設公司社長 西山半一:「這是我們得到的工程獎狀。」
日本政府與福島縣將廢爐視為地方經濟再生支柱,把大量的工程發包給當地業者,也因為輻射關係,必須以人力車輪戰以維護人員健康安全,初期確實創造可觀就業機會,然而好景不常......
福島在地建設公司社長 西山半一:「以前大多都是要求人力,後來要求專業知識,我們在地企業就不得其門而入了。」
隨著廢爐作業進入新一階段,科技逐漸取代人力;東京電力發包的事務少了,上游承包商招不到太多工程,下游的當地分包商工作當然跟著大減。
福島在地建設公司社長 西山半一:「去年只有一筆工作。」
在地企業使不上力,地方經濟自然蒙上陰影。根據統計,311之後,核電廠周邊地區經濟穩定成長;但2015年後,進入燃料取出作業階段,生產數據便停止進步。該怎麼拯救停滯的經濟,福島民間自力救濟,學習美國「漢福德(Hanford)」,產、學、非營利單位共創組織,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在地大學客座教授:「必須討論要如何確保在地企業的優先。」
在地企業社長:「我們想知道的是,有什麼是我們能做的?在新的環境下,是否能創造新的產業?」
漢福德城市發展委員會副會長 德彼特:「我們的重點就是立場一致。所有的溝通都是為了同一目標,這會比大家只為自己來得有效率。我想這也適用於福島。」
福島核災的嚴重性可說是全球史無前例,福島人也只能借鏡他山之石,從中找出發展模式;所幸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積極配合,就盼廢爐計畫能再次活化福島經濟。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