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大陸在爆發疫情時,許多城市、社區都處於封鎖狀態,當時大家出門買菜、添購生活用品不方便,讓「社區團購」抓到機會,現在培養出一批死忠用戶。「社區團購」和過去生鮮電商不同,以社區為單位,由「團長」拉人團購,大家拼團一起買,價格更有優勢,在武漢光一個社區就多達7位團長,還有雜貨店老闆身兼團長,每月收入能達人民幣1萬。社區團購興起,也讓像阿里巴巴、京東這類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市場。
傳統菜市場裡冷冷清清,各個攤位前顧客小貓兩三隻,歷經新冠疫情後,大陸民眾買菜的方式,有了巨大轉變。
攤商:「市場沒人走你看一下,各個都在網上買了,是不是?我們這些好快就要失業了,很快就沒有市場了。」
攤商經營環境受到擠壓,而他們面對的勁敵是線上買菜「社區團購」興起。
武漢市民:「社區(團購)的平台上面會有一些很稀奇的東西,就是像這樣子什麼海鮮大雜燴,就是會很方便煮粥,我就每次買一大盒,給它分成小包。」
打開冰箱,這位家庭主婦秀出她的「戰利品」,都是社區團購搶購得來的。「社區團購」和一般生鮮電商不同的是,以社區為單位,由「團長」拉人團購,居民在線上下訂,隔天跟團長取貨,因為大家拼團一起買,價格更有優勢。
武漢市民:「他們有時候做活動的時候很便宜,有9毛9的菜,9毛9四個雞蛋。」
武漢市民:「主要是疫情期間,因為當時封城之後,出去買東西不是很方便,然後就是說這個東西,就是他們自己送過來,只是在社區裡面買,後面慢慢就習慣了。」
歷經過封城的武漢,更培養出市民使用社區團購的習慣,光一個社區有多達7個團長。由於團長開團拉到訂單後,會得到大約8%到12%左右的團購平台佣金,很多本來就熟悉進貨、理貨的社區小雜貨店,也身兼起團長。
武漢小超市老闆 老盧:「我現在是5個平台的團長,(團長收入)一個月平均估計有個1萬(元),1萬多(元)吧反正,這個是我們小店,幾乎是我們主要的經濟來源吧。」
當團長能月收人超過相當台幣四萬塊,這波社區團購熱,也吸引大陸互聯網巨頭入局,像是京東、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等旗下都有投資的社區團購平台。
北京貴士訊息科技公司CEO 陳超:「截止到11月份的這個數字,我們可以去看到像頭部的幾個玩家(企業),像美團優選、像興盛優選,包括多多買菜和澄心優選,他們每月的這個用戶,都達到了三、四千萬的一個量級。」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 趙萍:「他們會通過資本市場去薅羊毛,但是對於中小的商家來說,沒有機會去燒錢,也不可能穫得相關的利益。」
疫情給了新的消費模式發展前景,但迅速擴張,能不能長久得打上問號,比方在香港的口罩廠,現在就面臨泡沫危機。
口罩廠負責人 陳國曦:「我身旁的這台機器已經差不多四個月沒有開過。這些熔噴布全盛時期,我們那時最貴買80萬一噸;現在5、6萬都已經可以有一噸了,簡直血本無歸。」
這家香港的口罩廠,老闆原來是從事紡織業,當初看好疫情下口罩需求,改生產口罩,一口氣開了8條產線,誰知還不到一年,產線就砍半,剩下4條產線,其中有兩條還處於停擺狀態。
今年2月疫情剛爆發時,香港市民因為有鑑於過去SARS經驗,瘋狂囤口罩,當時一盒口罩賣到港幣一千,港府為了迅速解決「口罩荒」,砸錢資助20條產線,短時間內香港加入了50家口罩廠,到現在香港的口罩廠,已經多達200家,500條生產線。
自由黨紡織及製衣界議員 鍾國斌:「今天有超過200家口罩廠,市場的力量它(港府)從來沒考慮過。當時我不覺得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不過現在半年之後或者9個月後,已經證明了有多少浪費了公帑。」
儘管香港疫情仍嚴峻,但市民已經不再一窩蜂購買防疫物資,因為疫情興起的產業,沒有穩固市場,恐怕也只是曇花一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