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找新冠肺炎解藥,美國總統川普不斷吹捧的瘧疾用藥羥氯奎寧,現在遭世界衛生組織打臉,因為安全問題,決定暫停新冠患者的奎寧類藥物試驗。醫學期刊也刊登大型研究指出,新冠患者使用這類藥物,死亡和心律不整的風險都大幅上升。找不到治療藥,不少人把希望放在疫苗身上,美國馬里蘭州一家生技公司,宣布新冠疫苗進入人體試驗;但原本最有希望的牛津大學研究團隊,現在領軍的學者表示,成功機會恐怕只有50%。
美國總統 川普 (2020.5.18):「我碰巧也在服用,也在服用羥氯奎寧。(您在服用羥氯奎寧?) 我正在服用羥氯奎寧。」
美國總統川普親自服用,且最愛推銷的瘧疾用藥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現在WHO世界衛生組織因安全考量,對相關臨床試驗喊卡。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 譚德塞:「執行小組暫時中斷"團結試驗"中羥氯奎寧的部分,數據交由數據安全監控委員會審查。」
一篇刊登在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大型研究也指出,羥氯奎寧反而增加住院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風險,研究檢視9萬6千多名病患,發現用羥氯奎寧或奎寧類藥物治療,新冠患者死亡風險上升34%,發生嚴重心律不整更激增137%。儘管缺乏科學證據,川普仍服用羥氯奎寧兩個星期的周期,來預防新冠肺炎;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雖然尚未核准治療,但允許醫護人員緊急用藥,專家認為FDA應取消批准。
哈佛醫學院教授.期刊研究作者 梅拉 (Mandeep Mehra):「對新冠住院患者使用這一類的藥,有任何助益嗎?答案是相當肯定的沒有,我們的分析中沒有一絲證據證明有益。那有證據會造成傷害嗎?答案是令人驚訝的有。」
英國醫護人員21號也開始參與,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國際試驗,要看兩項瘧疾藥──氯奎寧(Chloroquine)和羥氯奎寧,是否能預防新冠肺炎,計畫預定涵蓋4萬名來自東南亞、義大利、葡萄牙、非洲和南美洲的第一線醫護人員,現在試驗恐怕令人存疑。另外WHO也警告,即便歐美新增確診數在下降,也不能大意。
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 萊恩 (Mike Ryan):「我不能只因為現在新增病例減少就假定會持續下降,或我們會有幾個月的時間準備第二波,我們有可能在這波就迎來第二個高峰。」
26號美國馬里蘭州的生技公司Novavax宣布,開始新冠疫苗第一階段臨床試驗,預計約130人參與,這也是全球第10家啟動新冠疫苗人體試驗的公司。
生技公司Novavax首席科學家 葛雷恩 (Gregory Glenn):「最近我們在動物實驗中看到很強的中和抗體,當它們在人體內被誘發時應具有保護作用。試驗會進行得很快 一切已經準備好,測量免疫反應的檢測也準備好了,所以我們預計七月能看到結果。」
如今全球近550萬人感染新冠肺炎,34萬6千多人死亡,各國都競相研發疫苗,其中最被看好的,是由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所長希爾(Adrian Hill)領軍的團隊,但希爾在接受英國電訊報訪問時表示,因為疫情在英國迅速降溫,目前僅0.25%的人口感染,下一階段1萬名志願者可能測不出結果,疫苗恐怕只有50%的機會成功。
牛津疫苗試驗志願者 麥克提爾:「當你是某個計畫的一員,你投入時間,當然就會有些焦慮,因為有伴隨的風險,當然你希望你的疫苗成功,但基本上我們只需要一個疫苗成功,多個疫苗成功自然更好。」
牛津與大廠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合作,4月23號開始人體臨床試驗,阿斯利康也宣布有量產10億劑疫苗的能力,英國和美國政府都有出資,期盼最快九月就能問世,現在看來希望渺茫。
前哈佛醫學院教授 海瑟廷 (William Haseltine):「我們急著要疫苗、想要疫苗,但就我來看,問題還是"如果有",而不是何時有。我擔心"神速"扭曲了一般正常的過程,歪曲應有的臨床試驗過程,也歪曲了非常重要的監管過程。」
在哈佛醫學院創辦癌症和愛滋病研究部門的專家表示,不應指望疫苗很快研發出來,最好的方法還是追蹤、隔離、勤洗手。多項實驗證明,現下保持距離、戴口罩、手部清潔是防疫不二法門,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家實驗室,利用假人和雷射光測試,人咳嗽的飛沫能飛多遠,結果一咳飛沫立刻飛了3英尺;5秒後就達6英尺,相當1.8公尺,也就是美國強調的社交距離;但10秒後達9英尺,三四十秒後再飛3英尺。
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工程系主席 達納克:「(所以就你在你實驗室看到的,社交距離6英尺夠嗎?) 6英尺是你至少要保持的距離。(但越遠越好?) 越遠越好。」
即便戴上口罩,飛沫某種程度上還是會四散,但距離不會那麼遠,距離越遠,飛沫濃度也越低,但仍會留存在空氣中。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