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挺過新冠疫情,但後疫情時代,各種失眠、焦慮等心理症狀加劇,根據統計,我國在2022年,全台醫療院所共開出破11億顆的安眠鎮定藥物,登記用藥超過453萬人,比疫情前多出53萬人之多。

2012年至2022年各層級醫療院所安眠鎮定藥物用藥人數

《TVBS新聞網》追查更發現,這座憂鬱冰山底下,甚至暗藏可怕黑數,有些人未尋求醫療專業協助,而是私下報好康、互相給藥,甚至自行網購國外正在流行,但在台灣仍屬非法的減壓聖品CBD(大麻二酚),種種現象,恐成為台灣隱藏版的「新國安問題」。

重度用藥者現身說法

成癮+副作用多
「戒安眠藥跟戒毒一樣難!」

2022年全國層級醫療院所共開出11億2734萬7千顆安眠鎮定類藥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2022年全國層級醫療院開出11億2734萬7千顆安眠鎮定類藥物,創十年新高。

台灣年吞11億顆!安眠鎮定藥物申報人數再攀高峰

國人服用安眠、鎮定類藥物比例逐年升高,根據健保署今年提供的最新資料顯示,國人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在服用安眠、鎮定藥物。

常見安眠、鎮定類藥物如使蒂諾斯、贊安諾等都是屬於第四級管制藥物,也就是具有成癮性、習慣性以及濫用性,而管制藥品跟毒品的差別,往往都只是一線之隔,只要非合法使用管制藥品,就被歸類是毒品。

《TVBS新聞網》追蹤訪問到幾名長期服用這類藥物的個案,其中王小姐因為親人過世後長達一個月無法入睡,求診後服藥20年,陸續出現了脫序的行為,例如曾經開車開上分隔島,或是有想不開的念頭,才意識到自己是否用藥過量;另外一位服藥三年的陳小姐,也因為用藥後出現幻聽、幻覺才驚覺「戒斷藥物就像戒毒一樣困難」。

根據健保署統計,2022年各層級醫療院所「安眠鎮定劑藥物」申報人數就高達453萬5千人,是10年來最高,光是2022年,全國各層級醫療院所共開出11億2734萬7千顆安眠鎮定類藥物。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後服用安眠鎮定類藥物的人數的確有明顯增加,2017年之前約莫才400萬人左右。但其實,這類藥品服用人數從2012年開始就逐年增加,到現在,幾乎每五人就有一人服用此類藥物。

台大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泓洸指出,「這幾年疫情下,使用鎮定放鬆類藥物民眾一定是增加的,因為疫情下大家焦慮程度提高,不管是施打疫苗或是確診後的身心問題,其實都有很大比例的焦慮問題出現。」蘇泓洸認為,過去民眾若睡不好不敢就醫,現在對失眠認知比較清楚,也知道有其他方式可以改善,加上台灣就醫方便,因此使用安眠藥物比例也會提高,除此之外「失眠是一個身體疾患共通的困擾,疼痛也會失眠、治療部分副作用也會導致失眠,所以急性處理下,失眠一定是一個需要被提早控制的因素,而這也是安眠藥使用上比較多的原因⋯⋯」

服藥20年的王小姐現身說法。(圖/潘建樺攝)

王小姐服藥20年,當自己開車開上分隔島,甚至出現想不開念頭後,才驚覺吃藥過量。

依賴安眠藥20年!她憂「短暫解脫、也怕死在自己手裡」

「有些藥物吃下去會讓你好像很開心,彷彿到了花園國度裡一樣,但是藥效過後,醒來發現就在醫院了。」服藥20年的王小姐,接觸到安眠藥相關藥物,起因親人過世,當時一個月無法入睡,在室友的協助下求診精神科,「醫生問診過程沒很久,就告訴我『那我開個藥讓你放鬆好好睡一下』,他沒告訴我那是什麼藥,他只說可以讓我比較好睡,我第一次看診,他就告訴我,我有重度憂鬱症。」

「親人過世後,我的情緒沒辦法控制,我都是哭哭睡睡醒醒、醒醒哭哭睡睡,反覆這樣的循環狀態,吃藥之後我真的可以比較快睡著。」

剛接觸到藥物時,王小姐很快就對藥物產生依賴,「我很依賴那個藥物睡覺,因為我發現我很快就能睡著,幾乎半小時就可以,如果我沒吃藥就沒辦法睡。」但是王小姐說「很快就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天剛好我放假,我想去東海牧場走走,但是騎車騎一騎,卻發現我在台中港,而且這事情發生兩次,讓我覺得很害怕。」

「我很確定那不是藥物的副作用,20幾年來我有三次自殺的經驗,都是在我密集跟大量用藥的時候出現,大量用藥時,你會發現你現在想的,跟做的搭不起來,你有聽說過靈肉分離嗎?」

除了精神狀態受到影響,王小姐也發現明明算準服藥時間已經過了很久,應該清醒的時候,卻無法掌握視差開車開到分隔島上⋯⋯

潘小姐服藥8年曾把安眠藥當護身符。(圖/胡瑞麒攝)

潘小姐8年來把安眠藥當護身符,一天吃11顆藥,她形容吃完就像陶淵明隱居種田。

她把安眠藥當護身符,兼顧運動、食療掌握情緒密碼

「我第一次就診後領到藥,手上拿著那一包藥,會覺得天啊!這就是我的救命符,內心有一個安全感。」服藥八年的潘小姐,過去在高壓的媒體業工作,但是長時間接收長官、同事的人身攻擊或辱罵,讓她身心俱疲。

「我想自殺,而且心情持續憂鬱,對原本喜歡的事情完全做不來,每天無法發自內心的笑,看到什麼東西都只能冷笑,所以那時候我就自己去醫院掛號。」

回想起初入精神科的感受,潘小姐激動的說,「那位女醫生讓我非常驚訝,我第一次去看診還沒進去前她給我填一個表格,讓你勾選症狀,而且女醫師非常認真,她還自己做了簡報,一頁一頁的翻並解釋我的症狀是什麼,同時問一些我目前心裡的狀態。」

潘小姐回憶,「那位女醫師還非常認真他跟我說,精神科就是你腦部會內分泌造成一些問題,你必須要吃這些藥,必須服用一至三個月以上,才會慢慢有作用起來,她也提醒我要按時服藥,她說這不是一般的感冒藥或是抗生素一服藥就見效,我真的覺得那醫生對病患很用心,她說的每句話說讓我知道『她了解我』,這真的非常重要。」

「吃了藥之後,一定會特別想要睡,睡醒後對於長官、同事的人身攻擊,甚至路上有人從旁邊衝出來不打方向燈,你也完全不會有任何情緒起伏,就像是陶淵明隱居種田的感覺,而且睡醒後,本來在意的問題真的會覺得『I don't care』不會再去鑽牛角尖,真的不會。」

潘小姐說,醫師告訴她是重度憂鬱症,因此焦慮症的藥物每天要服用四顆、安眠藥物四顆、憂鬱症藥物每天三顆,加起來一天要吃11顆,潘小姐也都按時的用藥⋯⋯

國人去年服用安眠鎮定藥物就超過450萬人。(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國人去年服用安眠鎮定藥物就超過450萬人,根據健保署資料,超過8成用藥並非由精神科診所開立。

最怕病患威脅!8成安眠鎮定藥物非精神科開出,健保署思解方

國人光是在2022年服用安眠鎮定類型藥物的人數就超過450萬人,而且從2012年以來每年都在提高,顯示不少人正面臨失眠困擾。

精神科醫師賴德仁指出,台灣濫用安眠鎮定藥物,已是國安問題,不論精神科或是非精神科醫師開立相關藥物,都應該詳細談討病人失眠原因,強調「不是有睡眠問題就給他安眠藥」。

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各層級醫療院所,非精神科開立安眠鎮定藥物的人數比例,都遠遠高於精神科。不管是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或是西醫基層診所,非精神科診所開立安眠鎮定藥物人數比例都超過8成,精神科最高也僅在區域醫院且只有25%。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安眠鎮定藥物的確在精神科跟非精神科醫師都可以開,黃育文以坦言,「精神科醫師開的確實比例偏少,但應該是因為國人就醫常不是單純的睡眠不足,而是還有伴隨有不舒服或慢性病等等,所以在一次就醫裡都開了。」

精神科醫師鄭光男指出,不少人對於使用安眠藥助眠,都是為了求速效,但是並沒有真正找出身體潛在原因導致失眠,於是長期依賴,不過鄭光男提醒「可以吃的時間越短越好,如果可以吃半顆就睡著就不要吃一顆,吃的時間越長依賴可能性就越高。」台大精神部主治醫師蘇泓洸也表示,在可以輔助睡眠的藥物裡,如果算起來可能有三、四十種,的確裡面有部分藥物,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的確可能有造成成癮的風險⋯⋯

看她們藥物成癮的真實故事

很多人尋求安眠鎮定藥解決失眠問題,解決睡眠焦慮卻遇到藥物成癮問題,透過真實案例分享,了解服用安眠鎮定藥物帶來的潛藏危機。

網路下單5天到貨

CBD成減壓新寵
大麻二酚軟糖、滴劑黑市流竄

國外各式CBD產品,不少在國內代購網站可買到。(圖/許稚佳攝)

儘管台灣將CBD以藥品列管、並禁止販售,但國外各式CBD產品不少可透過代購網站買到。

減壓新寵CBD,大麻軟糖、滴劑黑市流竄,輸入最重罰1億

大麻中的「大麻二酚CBD」成分,被認為具解痛、抗痙攣效用,在國外被做成軟糖、餅乾等產品,被不少人視能改善失眠、抗焦慮的「減壓聖品」。

國內將CBD以「藥品」列管,禁止販售;不過,上網查看卻能找到各類CBD代購網站,連蝦皮都以貼紙、餅乾、果汁等詞語掩人耳目偷賣,黑市流竄現象嚴重,如民眾從海外代購或出國自行購買CBD產品,返台通關時抽驗到,沒有食藥署申請許可,被視為擅自輸入禁藥,違反《藥事法》,面臨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億元罰金。

「確實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到門診主動提及想用CBD。」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灣成癮學會祕書長陳田育坦言,這些人都是希望能改善焦慮、失眠問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也遇到類似情形,「不少30多歲患者因有失眠、焦慮困擾,來特別詢問CBD合法性、或如何取得。」

CBD使用者32歲許先生分享,2021年時在英國接觸CBD,「因有焦慮症狀,睡到一半喘不過氣,朋友介紹後開始用CBD舌下滴劑。」回台後知道要買CBD得向食藥署申請,但要提供醫師處方、產品檢驗書等,「為了方便,多數認識的朋友也都是從蝦皮或其他管道購買⋯⋯」

記者實測代購網站選購CBD煙油,五天到貨標示保健品。(圖/許稚佳攝)

記者實測在代購網站購買CBD煙油,包裹上標示保健品,下單後5天就到貨。

實測網購CBD煙油!海關放行,5天到貨還寫「保健品」

大麻中「大麻二酚CBD」成分,在國外被做成軟糖、餅乾等產品,被不少人視能改善失眠、抗焦慮的「減壓聖品」。國內含CBD產品依國內規定,不得輸入、販售,但仍有民眾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上網購買卻不慎觸法,而《TVBS新聞網》實際上代購網站選購「CBD煙油」,私訊詢問業者合法性,對方卻掛保證「可下單,會幫忙進口」更直言海關會放行,而貨物在下單後5天就到貨,包裹上頭竟還標注是「保健品」。

《TVBS新聞網》記者上網找到CBD店家,網站上CBD煙油、膠囊、口服油、軟糖等產品都有,標榜「美國直送」、「為台灣消費者優質的CBD購買環境,主張販賣知名、有機、有口碑以及符合台灣法規的CBD品牌。」

下單過程,完全無需輸入身分證字號,也未被要求向食藥署提出申請,4月3日下單商品後,煙油產品在4月7日就由中華郵政送達,包裹外包裝上還註記是「保健品」,明顯與內容物不符,購買CBD產品皆沒有阻礙,但過程中,除了業者違規販售外,購買民眾可能也承擔觸法風險而毫不知情⋯⋯

CBD產品在國外被製成軟糖。(圖/許稚佳攝)

CBD產品在國外被製成軟糖。

買CBD自用!醫憂「治標不治本」,成分未知恐成癮、致幻覺

大麻中的其中一個成分「大麻二酚CBD」,在台取得合法管道是和食藥署申請個人自用進口,但此方式並不廣為人知且卡關者不少,加上網路就能找到CBD商品違法販售,導致私購狀況頻頻發生。

醫師憂心,買CBD自用而忽略就醫評估,恐錯失治療良機,且自購商品未經合法申請,難確保其中成分,如THC(四氫大麻酚)含量過高,仍無法排除有成癮、幻覺風險,更怕的是買到標示不清、來路不明的東西,如含有害成分,得不償失。

台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主任張豫立解釋,大麻中的CBD主要具有抗痙攣、解陣痛用途,已有醫療臨床使用的適應症包含治療卓飛症候群、雷葛氏症候群小兒頑固型癲癇;至於抗焦慮功效仍待更多臨床研究,也未變成適應症,在國外將此類型CBD歸類為保健食品。

不過,張豫立說,在產品有多種來源的情況下,民眾私購,缺乏管理難確保其中成分,如本身有吃其他藥品也可能出現交互作用,導致藥品副作用產生,這些都是風險。

許娟玲確診帕金森後,申請CBD藥品個人自用進口。(圖/許娟玲提供)

許娟玲確診帕金森後,申請CBD藥品個人自用進口。

首位合法申請!她確診帕金森,CBD助擺脫口水、手抖惡夢

大麻中的「大麻二酚CBD」成分,在國內被以「藥品」列管,在國內想使用CBD,合法管道就是由醫師開處方,向食藥署申請個人自用進口,而許娟玲(許姐)是第一位合法申請到CBD的人。

許姐63歲時確診帕金森氏症,出現後仰摔、流口水、上肢抖、口吃等症狀,她說,病後3年開始用CBD藥品,半年後抖動、流口水症狀不再,這樣的改變,也讓她當起申請「義工」,只要患者有疑問、想申請,她就義不容辭幫忙。

​​​許姐說,確診帕金森氏症之後,開始查找國外文獻,研究CBD的一切,找到願意提供藥廠營業執照、CBD檢驗證明的藥廠,再由國內醫師開立處方,成功申請到高劑量的CBD藥品,至今病程邁入第9年,口條清晰,絲毫感受不到她所說的曾有口吃、抖動症狀。

正因為自己獲得極大的改善,也讓許姐萌生想要幫助更多病友的想法,「有的人會主動來問我申請方式,我就是想著,能幫幾個,是幾個。」一路以來許姐協助了癲癇、妥瑞、阿茲海默、帕金森症等患者進行CBD藥品申請,目前已申請通過300張許可,更在臉書成立了互助社團,和病友彼此打氣、分享治療進度和醫學資訊⋯⋯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癲癇科主治醫師陳倩。(圖/胡瑞麒攝)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癲癇科主治醫師陳倩。

首個大麻成分藥將在台上市 治癲癇罕病年燒百萬負擔大

大麻中的「大麻二酚CBD」成分作為醫療使用,在台灣將有一大進展。

美國FDA核准首個用於治療於頑固型癲癇的大麻萃取藥物Epidiolex,2020年時在台開放卓飛症候群和雷葛氏症候群小兒頑固型癲癇罕病患者,可依醫師評估進行專案進口;而現在,此藥正在申請新藥許可證,資料已交由食藥署審查,通過後將成為台灣上市的第一個大麻成分藥。

「癲癇最怕是大發作,輕則跌倒撞傷,嚴重可能骨折,甚至因周邊環境發生更可怕的危險,連續發作會讓腦部功能受損。」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癲癇科主治醫師陳倩解釋,國內約有20萬名癲癇患者,7成可以藥物控制,1成能以手術、生酮、迷走神經刺激治療,剩下2成卻是各類治療成效不彰,「常常只能看著病人發作,卻無能為力。」

陳倩指出,在癲癇患者中,有3成、約6萬多人屬於難治型癲癇,導致難治癲癇的原因很多,包含腦炎、受傷、先天代謝異常、大腦異常等,而卓飛症候群與雷葛氏症候群是屬於罕見的頑固型癲癇,發生率分別為十萬分之一和萬分之一,目前食藥署針對這2類罕病,醫師評估診斷後,可由醫院申請專案進口⋯⋯

看CBD大麻軟糖、滴劑流竄調查報導

國內將CBD以「藥品」列管禁止販售;不過,上網查看卻能找到各類CBD代購網站,連蝦皮都以貼紙、餅乾、果汁等詞語掩人耳目偷賣,黑市流竄現象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