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兩岸六十‧台灣故事】外省導演 拍台灣

記者 陳心怡 / 攝影 楊育昇 報導
發佈時間:2009/10/13 20:53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兩岸六十年系列報導,我們從不同的年齡層來看大時代的分隔故事,鈕承澤這位演而優則導的中生代演員,其實他的影視作品也幾乎等於他成長歷程的縮影,從小畢的故事,到現在他執導的艋舺,等於是從竹籬芭內的世界跟外界的融合成果,但在過程中,因為省籍被貼標籤曾經讓他感到挫折,讓他對「外省人」三個字非常反感。

導演鈕承澤:「我們整個再走一次,好不好?好,謝謝謝謝,預備,ACTION。要嚇死人喔,阿姨,這種你也敢拿出來!就可以回頭,好。」

忙著拍新片的鈕承澤,教戲過程,每個動作、每個眼神都要求精準。鈕承澤(台詞):「你要嚇死人喔,阿姨,這麼爛的東西你也敢拿出來!」

罵人的台語台詞,講來又溜又辣,來自所謂「外省家庭」的鈕承澤,這次拍的卻是有著濃厚本土味的題材,80年代繁榮的艋舺,一個龍蛇雜處充滿省籍衝突的地方,交錯兄弟情誼與幫派暴力,部份劇情像是重製他的青春記憶。

鈕承澤:「我是在一個完全的所謂外省家庭長大,就是家裡不是軍人就是老師,然後是在一個完全國語的環境,會講台語大概就是滷肉飯,多少錢啊,就是類似這一種的。」

◎外省囝仔 本省掛

鈕承澤:「我15歲的時候在學校被欺負,那時候學校有很多角頭,我唸的是營橋國中,被師大路的一個角頭叫興隆全,我還記得老大叫茶壺,他們都是本省人,他就很喜歡我,覺得我很有趣,就問說你要不要跟我們混?就帶著我在學校走一圈,把所有曾經欺負我的人修理一頓,就開始跟他們混。

他們跟我在一起時,大部分都要講國語,然後我講台語他們就會笑,比方說我們去中華路做衣服,回來就跟其他人炫說,『三角褲600元』(台語),他們就說什麼三角褲那麼貴!我說是『衣服和褲子』(台語),因為我台語很爛,所以常有這樣的笑話。」

◎竹籬內外 小畢成長

同伴的薰陶,讓這從小生長在竹籬笆內的孩子,跟外界有了交流,當時16歲正值青少年叛逆期的他,被相中拍了電影「小畢的故事」,劇中眷村少年的成長紀實,彷彿就是那時的他桀驁不馴的影子,但在看似自負的背後,在他心中卻有著大時代情懷的傷痛。

鈕承澤:「你知道我在成長中,就是1949這件事情我常常會有感受,比方說為什麼從小就沒有爺爺奶奶,只有外公外婆?因為我媽媽是跟外公外婆一起來,而我爸爸是1個人跟國民黨軍隊來的,那我常在小時候會幻想說,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沒有國共那一戰,現在我在北京應該是過著什麼樣的日子。」

◎外省血緣 台灣認同

隨著年齡增長,這樣感慨越來越深,在「台灣,請聽我說」這本書中,他談到他的爸爸此生幾乎為了「打回去」而活,但他卻是為了在這塊土地上找認同,煎熬過活。鈕承澤:「北京對我而言,是一個我有情懷的地方,某一種層面來看是我血液的一個原鄉,可是我就是1個在台灣出生、台灣成長的台灣人,可是當這個(族群)議題被操作,當我上計程車,因為我講的是國語,我受到不友善的對待;當我打開電視,我看到那些政客們說我們是中國豬。

當我去我很好的朋友家,我朋友的媽媽會跟我說,你是不是新黨的?新黨的不能來我們家,10幾年前我就嚇到了,我說怎麼會是這樣的一個狀況!可是我在一個我的土地上,我卻感受到一種敵意,那東西是讓我非常傷感的。」

◎自我解構 接受本土

他的憤世嫉俗,他不快樂,還一度染上憂鬱症,原本他想拍一部嘲弄政客與媒體的電影,其中還設計了要拔邱毅假髮的橋段,但越深入探究,卻意外讓他自我解構。鈕承澤:「我發現人所以不快樂,其實是來自我們內心,我發現我沒辦法再用手指指著別人,把我所有不幸都怪罪於媒體與政客,現在我就是對於生命中出現的一切,我都接受,並謙卑的、張開雙手的、充滿謝意的接受。」

◎眷村到艋舺 電影人生

跟自己和解,跟環境和解,儘管有著上一代留下的傷痕,但鈕承澤把生命的試鍊當成創作的養分,從竹籬笆內「小畢的故事」,類自傳電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到現在拍的本土電影「艋舺」,鈕承澤的影視作品,是他與這片土地的對話紀錄,也是他一步步的成長。

◤人氣精選文◢

👉『薔薔』撩男祕訣 分享如何遠離渣男

👉 小資守財不易!5大易破財行徑大公開

👉8大招財錢包色彩推薦!換上財運滾滾


#鈕承澤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63

0.0442

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