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廠引進中國大陸車款,來台組裝銷售,須要強制國產化的比率。國內車廠採取從中國大陸進口零件,在台灣組裝販售的模式,以高CP值的市場定位,短短兩年,就成為台灣第6大汽車品牌。為了保護國內汽車零組件產業,不受到低價競爭,經濟部祭出新政策,而且罕見溯及既往,業界估計將對汽車產業帶來影響。
電動車達人阿賢:「設計其實就是蠻符合歐洲,那種很簡單的車子的感覺。」
原先是英國汽車廠牌,後來被中國大陸上汽集團收購,2022年本土車商代理,在台灣組裝銷售。
在台灣炙手可熱,但母廠是上汽集團,車內使用多少台灣國產零件,成為被檢視焦點。
資深記者王皓宇:「今年三月立委王世堅向經濟部質詢,品牌電動車,在台灣組裝成國產車販售,但其中由國內供應零件的比率,也就是自製率只有5%,剩下的95%大多來自中國大陸,遊走在灰色地帶,根據原先的法規,業者不得從中國大陸進口整車到台灣銷售,但並沒有限制國產車使用的零件來源還有自製率。」
經濟部隨後宣布在8月1日實施新政策,只要車款原型來自中國大陸,不論是自有品牌、陸資買下或合資的品牌車廠,在台灣生產銷售都要達成第一年15%、第二年25%、第三年35%的國產零件比率門檻。政策目的,是為了維繫國內汽車零組件業者,有公平競爭的環境。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資深分析師王忠慶:「那以汽車零件來講目前的內銷比重,差不多有四成以上,所以未來如果是說,整個的汽車如果是用組裝的方式來講的話,對汽車零件的內銷是相當的不利。」
外界認為,政策劍指中華汽車代理的MG,產發署擔憂,MG進入台灣市場後,威脅其他國產車廠市占率,連帶影響零件產業8.5萬個工作機會。對此,中華汽車回應,除了持續投入自主設計、且國產化率達90%以上的電動商用車外,自導入MG車型開始,公司就依據市場銷量提高積極擴大國產化比率。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資深分析師王忠慶:「需要給業者一個緩衝期,如果沒有這個緩衝期的情況之下,很難把技術引進到國內,那如果沒有辦法引進到國內的情況之下,未來電動車的進口比重,只會越來越高,中國電動車具有相對的優勢,尤其是價格方面,如果政府沒有相當大的一個阻力,阻止中國電動車進口的話,業者會引進中國電動車的情況會比較明顯。」
台灣汽車產業和汽車零組件產業合作帶動下,分別創造出2300億及3060億的產值,本土商用車集團業者,也表態支持保護措施。
汽車集團總經理吳忠錫:「我們現在國產比例在電動巴士,目前如果要領取補助款的部分,我們的比例已經高達80%以上,我們也怕就是別的企業的競爭手段,就是說我用很低價傾銷的角度,我不領取你的補助款,可是這樣同樣就會產生跟本土,這些要發展的產業就會形成競爭,目前這個政策是針對小客車的做為,我們建議政府應該將大客車亦予以納入。」
業者認為,確保公平競爭,不只台灣,歐盟也從7月起,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加徵最高37.6%關稅。
汽車集團總經理吳忠錫:「一個政府絕對不會坐視產業空洞化,它絕對不會任令產業,成為一個單純的貿易行為,而是要徹底的扎根本土。」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