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岸外包」成新趨勢!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扣緊「志同道合」

作者 台灣銀行家

2023/03/24 10:22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進展順利。(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撰文:陳鴻達(台灣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

【台灣銀行家】
在2000年以前,美國一直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除了提供台灣經濟起飛所需的動能外,也為台灣累積龐大的外匯存底。期待未來透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這塊敲門磚打開後,推進及深化台美經貿關係,迎接新商機。
 


這些年來,歐美開始思考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主體的全球化所帶來的功與過,並檢討出兩項當初意料之外的結果。第一項意外是,當時讓中國加入WTO,原是希望其融入全球經貿體系後,改變成一個更為開放的國家。結果中國藉由WTO的順風車經濟快速成長後,反而強化其威權心態。第二項是,WTO過於強調市場開放,但對環境、勞工與反貪腐等包容性成長議題闕如。因此引發越來越嚴厲的批評,也驅使全球化再進化的契機。這當中「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成為最重要的新趨勢,國際供應鏈的連結或是市場的開發,一定要盡量扣緊「志同道合」(Like Minded)的戰略友邦,同時應追求納入更多進步價值的高品質貿易協定,才能提高市場韌性與風險抵抗力。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就是這思潮下的產物。

「疑美論」的錯誤類比

儘管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發展脈絡與目標,已經如前段所述般清晰,近來還是有所謂的「疑美論」者,將其錯誤類比為「美版的服貿」。事實上,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例如之前與中國的服貿協定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風波,那是因為其只談開放市場,完全忽略包括勞工權利、環境保護、促進中小微企業參與等進步價值。再加上台灣與中國兩邊市場規模的不對等、政治體制的差異、軍事威脅與中國國營事業的政策性補貼,更添加台灣社會被這個黑洞吞食的憂心。
 


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追求基於包容性與永續性的成長,關心勞工權益與環境保護,強調公平競爭但不犧牲其他國家,並且在合作對象的選定上,著重有共同戰略目標。此外,由於數位經濟已轉變了貿易的樣態及方法,因此也需有新的配套來因應數位貿易的興起。


「友岸外包」的新趨勢

在中國加入WTO滿20周年之際,英國BBC發表一篇「西方如何邀請中國吃掉他們的午餐」指出,中國的名目GDP從1兆美元到17兆美元,遠超乎西方國家當初之預期。原先西方以許多優厚條件讓中國加入WTO的目的,是希望中國融入全球經貿體系後,能夠往更為開放與自由的國家改變,但這個期待徹底落空了。

這也是為什麼歐洲著名智庫Geopolitical Intelligence Services研究指出,過去西方民主國家對中國的開放市場,結果是支助對手,讓對手更加強大。過去中國是一個含「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威權主義」與「國家主義」的混合體,結果從2012年之後以更大幅度朝最後兩項演進。西方民主國家必須重新集結,才能扭轉此頹勢。在此後的全球化時代,西方民主陣營最佳選擇是採「友岸外包」策略,也是與「志同道合」的友邦發展更為緊密的經貿關係。也就是說,供應鏈必須重新布局,特別是關鍵零組件或是原物料,一定要設在志同道合的友邦或遷回本國,如此才能提高整體的風險抵抗力。

這裡所講的風險抵抗力,是指提升整個集團的韌性,而非只是某一個國家。因為在這個集團供應鏈中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危及到整個集團。因此這個集團成員必須有共同價值,發展出一套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以提高整體的戰略利益。過去因為追求降低成本所進行的離岸外包,往往忽略了許多風險與價值問題,現在都必須回歸校正。因此也開始注意供應鏈的風險分散問題,避免關鍵產品過度集中,以提高韌性。此外,讓供應鏈「短鏈化」,或是更貼近市場,也是目前的趨勢,除了可降低斷鏈的風險外,也可減少產品運輸的碳足跡或產品的碳洩漏。

而最常被提及的關鍵零組件或原物料,就是半導體產業與稀土。雖然美澳等國已經增加稀土的開採,但中國的產量仍然占全球的8成,並且正研議如何加強對稀土生產與出口的控制。因此美歐已經開始尋求稀土的替代來源,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另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統計,目前台積電與三星的產量分居全球第一與第二,其占比分別是55.6%與16.4%。雖然美國半導體公司銷售出全球48%的晶片,但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占全球產量的比例卻不斷降低。從1990年代的37%,降到目前的12%。因此,雖然晶片在美國的生產成本要比在台韓高出3成,比在中國高出5成,美國還是跨黨派通過《晶片法案》(Chip for America Act),在2026年以前提供230億美元的補助在美國生產晶片。
 


更永續與公平的全球化

推動WTO之初,全球幾個主要城市都爆發大規模的反對示威活動,擔心過於傾向市場開放的全球化,可能對環境保護、勞工權益或中小企業等造成衝擊。近來對此問題反省的聲音越來越大,也驅使各國在洽談新一波的經貿協定中,強調是高品質的、公平的、符合永續原則,以創造雙方包容性成長(Inclusive Growth)。

因此,21世紀高品質的經貿協定,一定要滿足勞工權益保護,消除全球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促進性別平等,彰顯貿易可以成為促進勞動權益的正面力量。此外,必須支持企業減碳,促進綠色就業與低碳經濟之成長,並且合作防止及打擊賄賂與貪腐,建立關於追繳貪腐犯罪所得之措施,拒絕提供涉及貪腐犯罪之外國公職人員避風港。對於協助中小企業貿易,將透過排除貿易障礙、分享最佳作法,並協助婦女或弱勢族群創辦的中小企業。

從大鍋飯到客製餐

 

若說WTO是大鍋飯,那「台美21世紀雙邊貿易倡議」可說是精緻的客製餐。藉由雙方與利害關係人之持續互動,推進及深化台美重要經貿關係、提倡雙方共享價值,及一起應對共同的挑戰和機會。雙方將以共享價值為基礎,推動雙方貿易優先事項,為勞工、環保及產業促進創新及包容性之經濟成長。本項倡議啟動之後,台美雙方將開始進行談判,目標是在談判完成、時機成熟後,雙方能簽署高標準且具經濟意義的貿易協定。

目前本項倡議初期將涵蓋11項談判議題,未來視需要可再增加,包括:貿易便捷化、制定法規的原則、農業、反貪污、協助中小企業貿易、掌握數位貿易所帶來的利益、推廣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支持環境及氣候行動。事實上,這些項目與民間自主性推動的ESG有高度類似,因此這個倡議也將有助於ESG的標準化推動,甚至說「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國家層級的ESG。

2023年1月中旬,台美雙方開會聚焦在貿易便捷化、反貪腐、良好法制作業及中小企業、服務業國內規章等議題,進展相當良好。未來台美貿易將會簡化邊境通關程序及提高效率,包括預先審核通關文件,可加速產品之通關程序。為加速產品通關,採用數位化措施及電子系統處理通關程序。同時簡化產品驗證程序,以及產品進出口所需進行的檢測、測試、認證等流程,加快國外貨品進出口,減少廠商和消費者取得產品的時間和成本。此外,疫情加速全球數位化,國際間紛紛訂定數位貿易規範,以電子認證方式取代跨境交易繁瑣之文書作業,大幅減少跨境交易所需之時間及成本,並採取更多透明化措施,建立多項雙邊機制平台,可適時有效促進雙方合作、分享彼此成功經驗並反映困難,促使雙方政府更有效率解決各項貿易與投資問題。

在2000年以前,美國一直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除了提供台灣經濟起飛所需的動能外,也開始為台灣累積龐大的外匯存底。即使到今天,美國依舊是台灣最大的訂單來源國,只是因為台商大舉西進,並採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方式,形成中國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對手國現象。期待未來透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這塊敲門磚打開後,後面緊跟著高品質的貿易架構與政治效應,推進及深化台美經貿關係、提倡雙方共享價值,一起迎接新商機。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23/03/24 10:22

作者

台灣銀行家

  •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