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5日刊出一篇「台灣之戰」6階段報導。(圖/翻攝自Reuters官網)
台海兩岸議題近日已然成為國際局勢的話題中心。《路透社》週五(5)於公開一篇標題為《台灣之戰》(T-DAY: The Battle for Taiwan)的調查報導,內容訪問來自台灣、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的近 12 名軍事戰略家和 15 名現任和前任軍官的採訪,模擬中國大陸攻台的6個階段,從封鎖馬祖、占領金門外島地區開始,最終也可能演變成對台灣本島「出兵」全面攻台。
下述為《路透社》模擬,若中國大陸真的決心奪台,可能會出現的6個階段:
一、封鎖馬祖
有鑑於台灣國內民調對正式獨立的支持度穩定增加,加上美國及其盟友加強與台灣的軍事和政治關係,中方可能會透過「封鎖馬祖」對台灣施壓。為達成目標,解放軍將派出海軍艦艇及潛艦包圍馬祖,並出動軍機全天候的在台海進行巡航,警告台灣軍方若越過海峽中線,就會遭到攻擊。
假若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那將是自1949年以來最嚴重的台海危機,台灣拒絕中方的統一談判,但也不發動全面軍事行動,馬祖遭解放軍掌控,美方及盟友則對北京祭出制裁,國際局勢緊張程度上升。
二、入侵金門
中國封鎖馬祖後,台灣政府、民意堅定拒絕統一談判,並增加國防開支、延長兵役,要求美國大幅增加對台軍事協助,美方將計畫協助台灣建立一支現代化的隱形潛艇艦隊。國際輿論嚴厲斥責中方的侵略行動。中國則暗中在福建沿岸訓練解放軍的兩棲登陸能力,並集結空降部隊,計畫進一步奪下擁有約14萬人口的金門。
解放軍將無預警對金門的國軍總部、軍營、防禦陣地和關鍵基礎設施發動飛彈攻擊。與此同時,解放軍戰鬥機和轟炸機也會向金門駐軍發動攻勢、解放軍部隊自金門海灘登陸,空降部隊搭乘數百架直升機進入金門島上,搶占戰略要地。最終在美國及盟國回應台灣的援助請求前,拿下金門,呼籲美、日海軍停止任何行動,要求台灣遵循「一國兩制」進行談判。
為了反擊,台灣軍事指揮官會對中國大陸沿海港口和靠近金門的解放軍軍艦發動飛彈攻擊。台灣的防空系統也會向台灣海峽上空的解放軍戰機發射地對空導彈。國軍也將出動戰機,襲擊占領金門的中共戰鬥機和轟炸機。
儘管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侵略行動發出強烈譴責,但北京當局已決心忍受來自各方的經濟制裁,且認為華府不會為台灣這一小塊土地冒「大戰」風險,美、日軍隊未對解放軍展開攻擊的行為也證實了北京的猜測。但美國開始於亞洲部署更多陸、海、空軍隊,加速將軍備物資送到台灣,並對中國大陸實施經濟與技術禁運。
三、通關限制
隨著局勢持續緊張,台灣國內堅持拒絕與北京談判,美國也不斷加強台灣軍備,包含F-16戰機、遠程反艦飛彈、坦克車、攻擊直升機等。華盛頓當局還加派軍事顧問協助國軍預被議進行協訓。日本公開確認將與美共同協防台灣,開始在南部島嶼加強部署陸海軍部隊,進行密集的兩棲登陸訓練。
儘管台灣派兵攻擊解放軍的軍艦和戰機,但仍然不敵封鎖,台灣進入基本需求供應短缺狀態。習近平將呼籲台灣當局避免迫在眉睫的危機,要求立即開始統一談判。
四、全面封鎖
台灣持續拒絕與中國對統一進行談判,並呼籲美方協助打破中國封鎖,全球股市因為擔心戰火擴大與半導體短缺而崩盤,中國大陸則決定進一步封鎖台灣本島,加重對台施壓。
除了禁止所有船隻進入台灣附近海域外,解放軍也要求我國海軍投降,拒絕則將受到攻擊。此外,解放軍在主要港口通道佈設水雷,並將海底數據電纜截斷,阻斷台灣對外通訊,同時加派軍艦和戰機,阻止美、日軍隊靠近台灣。
五、飛彈攻擊台灣本島
有鑒於北京當局對台攻勢加劇,美國及盟友加速對台灣本島的防禦,台灣也開始加強戰備能力,重新為「不對稱戰爭」組織國內武器,佈署數百枚遠程飛彈。美國也將持續增強其在亞洲的火力,日本政府領導人則承諾,若台灣受到攻擊,將支持美國保衛台灣。
不過台灣的防空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系統之一,且能用遠程彈道飛彈反擊中國空軍基地。雖然台灣受到嚴重損傷,但仍能堅決拒絕談判。
六、全面侵台
習近平認為,武統台灣的機會「轉瞬即逝」,最終決定進行兩棲和空降登陸,希望藉由無預警出擊,搶在美國及其盟國做出反應前,奪下台灣。
解放軍先對台灣各地的主要軍事和民用設施發動大規模空中、飛彈和網絡攻擊。同時攻擊美國駐日軍事基地,癱瘓美、日行動,並派兵登陸台灣,搶占機場、港口、政府大樓和指揮中心等關鍵目標。
同時,解放軍運輸機和直升機在台灣上空進行空降,負責俘獲或殺害台灣政治和軍事領導人。除了軍事行動外,北京當局還將通過對台灣網路和電信網絡發動攻擊,實施宣傳戰。
由於美國在亞洲的部隊也受到攻擊,因此將與日本、澳洲等主要盟國出兵協防台灣,在台海攔截解放軍軍艦,派出戰機對解放軍海軍與空軍進行攻擊,美國航母艦隊前往亞洲。
儘管報導並未推論出戰事的最終結果,可以肯定的是,數小時內,東亞將暴發一場大戰。
不過《路透》也強調,上述模擬的情形都只是「推測」,兩岸或許根本不會開戰。但隨著緊張局勢加劇,任何意外或誤判隨時都有可能成為衝突的催化劑。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1/11/06 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