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前各大博物館的其中一項重要收入來源,就是賣紀念品的禮品店,根據統計,禮品店收入佔博物館年營收的5%到25%不等,紀念品項目五花八門,最常見的就是名家畫作的復刻版,做成包包、3C產品、甚至連狗鍊都有,專家分析吸引民眾買紀念品的,不只是商品本身的美觀和實用度,心理學上的"重複曝光效應"也幫了忙。
日籍建築師 高田浩一:「想像置身於洞穴裡,或是沙丘。」
將自然景觀融合在建築裡,這是日籍建築師高田浩一設計的得意之作,卡達國家博物館的禮品店。
日籍建築師 高田浩一:「這個博物館禮品店非常的有機,每次你走進去,它會引發不同的情緒,太令人驚艷了。」
一般禮品店只是博物館的附屬品,沒有自己特色,在高田浩一精心打造下,這間禮品店不只是賣紀念品,本身也是一道風景。
禮品店的設置,通常在博物館出入口,方便參觀民眾回家前,順手買個紀念品回家,仿古錢幣、瓶裝水、購物袋,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商品都有。
畫廊助理主管 梅波貝克:「禮品店營造參觀體驗,提供資訊、和展覽相關的產品,一般可以帶走的小紀念品,人人都有東西可以買。」
不過禮品店空間有限, 要賣哪些商品都得經過規劃,一般來說,館內熱門珍藏的復刻版商品,一定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像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收藏日本江戶時代後期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畫作,這幅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 做成的紀念品琳瑯滿目。
Vox報導:「從圍巾到錢包、襪子、袖扣、手錶、日誌本、皮帶、包屁衣、狗項圈、狗鍊、USB充電器、當然有托特包。」
名家畫作被拿來隨意印製,讓畫迷看了有點哭笑不得,但對博物館來說,這只是增加營收的手段之一,只要有人願意買,什麼商品都能生產。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商品設計部門主管 葛拉芙:「我們真正要做的是開創各式各樣類別,當然是要根據有識別度的藝術品,錢包、3C產品、布貼、襪子,這些都以往沒有嘗試過的新商品種類,我們想要嘗試我們已知顧客認知度高的藝術品,看看實際商品本身是不是很有趣。」
吸引參觀民眾買紀念品的,不只是商品本身的美觀和實用度,心理學也幫了忙,所謂的重複曝光效應,指的是如果同一物品出現次數愈多,愈會加強人們的喜好程度。
Vox報導:「經典的例子就是當你第一次在廣播聽到一首歌,你討厭它,但是多聽幾遍之後,就會開始喜歡它,博物館禮品店裡,在圍巾、明信片或是手錶上,看到同樣的藝術品,會增強認知這件獨特的藝術品很重要。」
紀念品是博物館的重要收入來源,根據博物館禮品店協會統計,禮品店收入佔了博物館年營收的5%到25%不等,像是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2018年的紀念品營業額,達到610萬美金,相當於年營收的7%。
Vox報導:「由於重複曝光效應,離開博物館前再看藝術品一眼,可以讓你感受到和藝術品更有連結。」
費城藝術博物館零售主管 杜賓:「你到處亂逛,突然間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被一幅畫作電到,無論是被色彩吸引,或是你認識這位藝術家、或者這是一幅名畫,突然間它就在這裡,就像看到名人一樣,你就想把它帶回家。」
小到便條紙、磁鐵,書本, 大到包包、衣服、保溫杯,藝術品掛在牆上只能遠觀,做成紀念品變得很親民,讓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也是一種藝術教育。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1/03/16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