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伊拉克街頭數週來迴盪著要求全面政權更迭的口號,但最初促使人民走上街頭的,是這個全球石油資源全球數一數二的國家,卻有著極度嚴重的貧困問題。
這是抗議民眾在總理馬蒂(Adel Abdel Mahdi)請辭下台後,持續示威的原因。他們認為,政府不解決猖獗的貪腐情況,就無法根除就業機會寥寥可數、公共服務不彰的問題。
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第2大產油國,但世界銀行(World Bank)表示,當地每5人就有1人身處貧困之中,更有1/4年輕人沒有工作可做。
政府數十年來都是國內最大雇主,但近來也難以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給人數不斷攀升的大學畢業生。伊拉克4000萬人口約6成為年輕人,預計到2030年前人口還會增加1000萬。
而隨著各國逐步改用其他能源,伊拉克國家預算9成資金來源的重油出口,也將愈來愈不值錢,伊拉克前景更加灰暗。
目前示威者把高失業率歸咎於「庇護系統」,工作機會是留給有錢行賄、有家族或黨派關係的人,而非有實質能力的人。許多抗議民眾認為,問題根源就出在政治階級更熱衷於賺錢、支付樁腳,而非改善伊拉克基礎建設或人民生活。
根據監督團體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全球貪腐國家名單,伊拉克排第12。政府最近調查還發現,自2003年起,伊拉克已因盜用公款、假合約或幽靈員工薪資而損失超過4500億美元的公款。
伊拉克什葉派城市迪凡尼亞(Diwaniyah)經濟史教授哈拉夫(Moussa Khalaf)說:「伊拉克經濟條件惡化是抗議主因,因為800萬伊拉克人身處貧窮線之下。」
而在10月的大型抗議爆發前,已經有一系列騷動預告即將上演的衝突。
9月時,聖城卡巴拉(Karbala)、南部城市巴斯拉(Basra)及中部城市庫特(Kut)的地方當局動手拆除違建屋。這些地點是300萬伊拉克人的家,許多人是窮人中的窮人。
而在同一個月,庫特當局查封一名年輕男子的流動攤販後,讓他絕望地自焚而死。
哈拉夫表示:「經濟政策應根據科學及經濟事實來運用資源,而不是根據特權或政治利益。」
因此即使馬蒂辭去總理職務,抗議民眾仍堅守街頭及公共廣場。巴格達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一名年輕示威者告訴法新社,把總理拉下台「當然不夠」,「直到政權垮台,直到我們找到工作,直到我們有水有電,否則我們不會離開」。
另一名45歲名叫曼內(Hussein Maneh)的示威者也抨擊政府失能多年,他說:「2003年以來,他們什麼也沒做,只看到貧窮人口變多、農工業破壞殆盡、學校與醫院資源日益貧乏、宗派主義(confessionalism)興起,我們的石油資源遭竊一空。」(中央社)
TVBS新聞YouTube頻道改版囉! 快點我按讚訂閱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9/12/04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