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世代都有衝突:不放手,孩子永遠都只會是孩子

作者 羽茜

2015/08/03 15:25


▲圖/TVBS資料畫面:反課綱衝突升溫 學生上火線、焦急父母心

(作者/羽茜

以前很難理解為什麼父母總不贊同我,好像從小他們鼓勵或要求我要獨立、要成熟,可是當我真的覺得自己獨立,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做時,他們又說「妳根本什麼都不懂。」直到我也為人父母,才突然懂了這樣的矛盾。

父母總是很希望孩子長大成人,希望他們獨立,勇敢,不再仰賴父母的照顧,但是長大成人的第一步就是反抗父母,獨立,意味著和父母有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就算是家庭教育可能讓彼此有相同的價值觀,那價值觀多半只是大方向相同,至於怎麼達成目標,該為目標犧牲多少,還是會有很明顯的世代差異。

孩子開始反抗,意見不合,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實踐理想時,曾經那麼盼望他長大成人的父母,又開始希望他能像個孩子了。

希望他能傾聽教導,順從父母的意見,承認父母才是對的,原因很多,包括被孩子否定時會感到長久的權威受到冒犯,但從情感的角度看來,強力反對孩子,也可能出於父母內心的恐懼。

當自己從小呵護長大的孩子,以自己無法認同或不理解的方式,挑戰這世間的權威和界線時,會受到什麼樣的傷害呢?選擇自己覺得沒前途的職業、覺得沒未來的伴侶,如果後來賺不到錢、感情不幸福呢?更甚者,就以最近幾次大規模街頭運動來說,孩子為了實現理念而走上街頭,若是被警察抓、被毆打、被判刑留下記錄呢?父母一定都這樣想過吧,當孩子脫離自己的羽翼,深怕他會遭受不可挽回的傷害,只要想像一下可能發生的後果,父母的擔憂和惡夢就開始了。

對父母來說,無法掌握孩子的行動,就等於是不知道該從何保護起,於是無論孩子的訴求為何,就算孩子的獨立應該是一件可喜的事,父母也很難壓抑自己想要阻止的衝動。

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媒體卻一再渲染在街頭運動中,立場不同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分裂,各家媒體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去選擇報導對象,不過是要引起觀眾的贊同或反對,轉移街頭運動的訴求焦點而已。

放手,永遠是父母最難的一課,但不能適時適度的放手,讓孩子去做他認為正確且該做的事情(只要不傷人傷己)沒有親身經歷過努力實踐理想、挑戰權威、成功或失敗、事後檢討、負責全責的完整過程,孩子永遠都只會是孩子。

父母能做的,只有不要關上溝通的管道,儘管世代間的溝通永遠困難重重,也必須努力嘗試傾聽孩子的想法,在家庭裡建立起開放平等討論的風氣,還有,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讓這樣的認知留在孩子心裡,好讓他知道無論如何都要珍惜自己。

孩子終將獨立,必須學會自己做選擇並承擔後果,他的人生,總有一天會跟父母分道揚鑣。比起孩子因為堅持己見而受挫,只有年齡增加卻沒有真正獨立的成人,發生什麼事情都只會要別人負責,這才是父母真的該害怕的!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羽茜

  •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編輯、英日文譯者,熱愛寫作,覺得閱讀和寫作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著有散文集《成為母親之後》/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