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VBS示意圖
用聊天機器人與使用者對談,是近來幾個社群網路頗為風行做法,但其中是否隱藏著可能的風險?臉書AI實驗室(FAIR)研究員日前在測試「聊天機器人」時,發現原本應該使用人類語言(英語)溝通的機器人程式,突然自創新語言與其他同伴溝通,讓研究人員嚇到,馬上終止對話,關閉實驗。
根據多家國外媒體《富比世》、《科技時報》、《獨立報》等報導指出,在該實驗中,一開始並沒有規定機器人只能用英語溝通,沒想到臉書AI研究人員發現,有兩名機器人就放棄英語,用人類難以理解,看來毫無意義的語言溝通。研究人員判斷,「雖然看來沒有意義,但對機器人而言可能是更有效率的溝通模式」。
雖然研究人員立刻中止此實驗,關閉對話,但訊息曝光後,還是引起廣泛討論。電動車特斯拉已經開發出自駕車款,對於AI人工智慧有深刻研究,其創辦人馬斯克表示:「對於AI發展,人類必須抱持高度警覺,政府更應該設定規範。」
實際訪談在台灣進行過Line與FB Messenger聊天機器人的開發者,他認為這的確有可能,是因臉書有巨量的訊息當作資料庫,提供機器人近乎無止盡的判斷學習機會。「有一種可能是,在大量資料學習下,同一個資料庫,相同的規則,機器人間發展出類似於人類用語的縮寫。例如ASAP,WTF,這些過去大家不知道是甚麼意思,現在許多人一看就懂,機器人之間在英語的基礎上發展出更複雜的縮寫,或是更有效率的溝通方式,是可以理解的。」
臉書在7月27日在Messenger平臺推出新版功能,新增內建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人機切換的機制。站在節省成本的角度,利用機器人判斷使用者語意後給予正確的回答,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搭配其大手筆收購AI新創公司Ozlo的動作,臉書對Messenger平台上的AI發展似乎寄予厚望。
此報導在國外引起不少關注,有人擔心,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認為毋需多慮,事情並不容想像中可怕。報導中引述臉書官方說法指出,會關閉實驗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此溝通方式不符合研究目標。並且解釋,當初看似不能理解的語言,其實也是從英語演化而來,是有跡可循,只要花時間研究依然可明瞭。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7/08/01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