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曾說文化藝術應該由下而上發展,但兩廳院企業包場一事卻讓外界感受不到政府想要理性討論,積極聆聽。圖/TVBS
「審議式民主」的最核心主張,是在公共議題形成決策的過程中,儘可能地讓公民參與審議,藉由「充分討論」對公共議題達成共識,以「共識決」取代多數決。「審議式民主」是代議民主與直接民主之外的第三種民主形式,也是文化部鄭麗君部長自2004年榮任青輔會主委後,堅定推動、剛毅不移的政治信念。
2004年8~9月,青輔會鄭麗君主委召開「青年國是會議」,強調透過「理性討論、積極聆聽」,讓青年人表達對國家政策的看法。當時的某一平面媒體,還曾連續四天以「審議式民主試金石」為標,對青年國是會議進行了系列報導。在由臺大社會學系林國民教授於2009年發表的《國家、公民社會與審議民主》一文中,林教授曾引述受訪的鄭麗君前主委所言:「民主價值與操作知識沒有在文官體系內深化」,是民進黨首次執政期間,審議式民主的失落環節。
10年後,當臺灣各媒體紛選以「表演藝術論壇落實審議式民主」為主標,記錄今(2019)年10月27日在高雄衛武營的那場「理性討論、積極聆聽」,以及鄭麗君部長所說:“透過審議式民主辦理文化論壇,是「由下而上」、鼓勵民眾一同思索表演藝術的未來走向與定位。文化藝術應該「由下而上」發展,以建立文化藝術專業治理”。瞬時之間,讓人欣喜於2004年「青年國是會議」的「審議式民主」精神重現。孰料,睽違15年的欣喜,好似也只不過就存在於那一瞬間而已!
11月29日「兩廳院企業包場」的首先引爆,以及昨(12/10)日「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二期整體發展計畫」的續爆,兩案之所以被藝文界接連高聲抗議的最主要原因都是:由極少數人決定的「不透明」決策!諷刺的是,15年來,鄭部長全力推動的「審議式民主」,旨在糾正代議民主過度依賴投票表決,而形成「多數人」的偏好,剝奪「少數人」表達意見權利的缺點。但「兩廳院企業包場案」與「空總二期計畫案」,卻反倒是「少數人」的偏好,剝奪了「多數人」表達意見的權利!
如果民主價值與操作知識沒有在「文官體系」內深化,是2009年鄭麗君前主委的慨嘆,那麼,民主價值與操作知識沒有在「文化藝術專業治理體系」內深化,或就是2019年鄭麗君部長的又一次傷痛!「審議式民主」難嗎?不難!「審議式民主」只不過就是「理性討論、積極聆聽、由下而上、公開透明」而已,不是嗎!?
以上評論,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
~開啟小鈴鐺 新聞搶先看~
TVBS新聞YouTube頻道改版囉! 快點我按讚訂閱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9/12/12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