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林鄭罷工日開記者會,內容擅用分化策略

作者 黃潔慧

2019/08/05 14:30
林鄭月娥罷工日開記者會,卻未回應抗議民眾訴求 圖/美聯社

林鄭終於開記招,這不是一個旨在回應的記者會,這是一個擅用分化策略的記者會。

用了好長篇幅,講香港經濟有下行風險,因為第二季數據欠佳,但,第二季是4至6月,反修例風波在6月,始於百萬人遊行;而翻查政府之前說法,早指出下行風險,源於貿易戰,還說貿易戰影響,見於第二季,第三季更明顯。也用「獅子山下」語境,用不少形容詞,說示威打擊基層家庭,阻人返工是「打爛人飯碗」,是影響基層家庭,運用了「阻人搵食如殺人父母」的香港核心價值,再捆綁「示威者」是何人也?

 


表面上,是鐵路內示威者,但理解通篇上文下理CONTEXT,政府刻意簡單二分,要不,是阻人搵食殺人犯、或林鄭口中「恐嚇、斯凌」、會丟國旗落海、要「搞革命」的人,要不就是獅子山下香港人… 那麼今日罷工的呢?算不算「暴徒」?前晚踢拖跟警對峙、用蒸魚銻碟應付催淚彈的黃大仙居民,也是搞革命?這些示威者,在今早記招,都是被消失的、隱形的民意。

特區政府有沒有看國務院記者會?如果有看,應該知道,北京也只用上「極少數激端份子」、「少數暴徒」;但個多月下來,示威的港人,肯定還有許許多多、不包含在北京口中的「少數」,這班不滿的民意,也都旨在搞革命、阻人搵食、不珍惜香港嗎?因為訴求已變質,林鄭說。政府已回應修例會壽終正寢、查警會有監警會。有英語記者跟我心有靈犀,追著問:大家要求的調查會,不只查警,也查整場風波,又為何不可以?

要說訴求變質,政府更應觀察到的是,對更主流的不滿民意而言,由簡單的反修例,變成痛心地反政府,他們不是革命者,是商界中產精英、公務員,還有更多社會各界,是跨教育程度、跨階層、跨背景。所以,更準確一點說,示威訴求確已變質,只有政府回應不變質,始終如一,就是堅持不回應。
 


今次是林鄭兩星期以來首次現身。有不同記者問,你多時不現身,卻SINGLE OUT警察來應付,究竟你做了甚麼?林鄭答說,我在思考。記者錯了,林鄭曾有兩次現身公眾,一次出席解防軍活動,一次出席國慶活動。行動說明取態,其實林鄭是否更適合效法前特首,升職到內地呢?回到開首說的經濟問題。政府說,示威會影響香港國際聲譽。或者,政府除了思考,也可重溫一下外國報道。相比擔心示威影響香港國際地位,更多是形容林鄭歸縮、政府不作為,任由民怨升級民怒。

太平時會把香港競爭力放口邊的高官們,沒理由不知道,國際競爭力,最核心還是管治能力。

以上評論,獲作者授權轉載,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更新時間:2019/08/05 14:25

作者

黃潔慧

  • 資深傳媒人、前商業電台時評節目主持、溝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