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雲端上的銀行

作者 黃崇哲

2021/12/06 10:35
虛擬貨幣比特幣。(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作者:黃崇哲(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台灣銀行家》雜誌總編輯)

今年4月底的《金融時報FT》頭版中,有一則針對「狸克銀行」(Bank of Nook)降息的新聞,引發了多方有趣的討論。因為這家銀行是蓋在一個被稱為元宇宙概念的空間中,也就是「動物森友會」的擬人化動物村莊裡。每天有百千萬的玩家,在不同村莊中進行各項互動,也在這家狸克銀行中,進行存款、貸款,甚至匯兌等金融消費行為,來讓自己得到最好的遊戲體驗。
 

 
正是因為疫情封城,而讓大量的新增玩家分身在這個虛擬時空中生活,所以一旦狸克銀行降息時,網友與專家熱烈討論著現實社會的量化寬鬆政策是不是也要擴散到這個任天堂發行的社交模擬遊戲中?又該如何迎接虛擬空間中的負利率生活?
 
這正是疫情後的金融延伸場景,隨著人們運用網路更為頻繁,除了原本的資料搜集外, 更多的遠距上班上課,更多的訂餐送餐,還有線上支付轉帳,都漸漸變成生活中的日常。而這些線上活動也都大大依賴近年來金融科技發展成果,來自金融科技的ABCD技術,也就是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運算及大數據分析,讓多采多姿的線上生活提供全新面貌的金融服務。
 
 

以運用區塊鏈技術而起的「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為例,就是金融新面貌的代表之一。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底,各個金融科技廠商已經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加密貨幣ICO與證券型代幣STO,還有千變萬化的非同質性代幣NFT等。可以說數位空間中早已有了全新的「虛擬華爾街」,在另一個空間中提供交際撮合,來滿足虛擬世界中各類金融服務需要。
 
但這樣的趨勢,已經對全球的金融監管單位帶來莫大的未知挑戰。畢竟,金融產業本來就需要一定程度的特許監管,而現有的法令是架構在實體服務的框架之中,所以應對虛擬金融服務的興起,眾多的監管盲點就成為新挑戰。就像保險銷售員需要具備人身保險業務員證照才得以銷售,但可預期的,很快將有AI保險推銷程式,或者稱為線上保險機器人, 可以在不須專業證照的前提下,針對個人保險缺口與痛點,即時地提供銷售服務。屆時, 該如何評價這些虛擬從業人員的能力,或者當銷售爭議發生時,又該如何裁罰與賠償?
 
同樣需要絞盡腦汁思索因應對策的,則是現有各類金融機構,於是我們在大量的新創金融服務中見到了傳統金融機構的身影,單以加密貨幣為例,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機構,紛紛成立數位資產投資團隊,協助口袋最深的客戶投資ICO、STO、NFT等數位資產,也有利用區塊鏈技術發展授信認證,甚至參與穩定幣的投資發行等,在在凸顯出傳統金融業者也絲毫不想退讓在未來虛擬空間中發展的空間與商機。
 
事實上,在後疫情時代的金融服務面貌,因為生活型態改變,將可能由「實虛整合」進一步替換,反客為主而形成「以虛帶實」,也就是實體的金融服務可能終將成為線上服務的輔助,虛擬空間中的金融服務才是大量且重要的服務型態。所以,如何在虛擬空間中維持金融機構的商機,是現在可以開始思考的策略重點。面對未來,請抬頭望望,隨著雲運算的發展,您看得到那間開在雲端上的銀行嗎?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緊抓話題熱點,與你討論全球大小事!點我追蹤【TVBS Twitter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1/12/06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