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總裁楊金龍直指「低薪高房價」病灶來自投資不足的惡性循環。(圖/中央社)
低薪高房價是年輕人心中的痛,然而去年在資金寬鬆、超低利率以及台商回流推波助瀾下,房價再次猛烈上漲,引爆輿論;探究問題根源,央行總裁楊金龍語出驚人,直言關鍵在於台灣沒有好好投資,投資率永遠都比儲蓄率低。
到底台灣投資出了什麼問題?
楊金龍於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面對立委質疑「台灣為何會有低薪、低物價卻高房價的矛盾現象」時解釋,近年來台灣的問題就是「投資率永遠都比儲蓄率低」,沒有好好投資,導致生產力下降,而生產力下降進而衍生兩種結果,一是勞工需求不強,二是產能不足,均使薪資水準難以提升。
另一方面,當產業停滯不前,缺乏亮眼的投資標的,資金為了尋求更高報酬,便會找地方停泊,股市、房市就成了最佳選擇。
楊金龍語重心長地說,目前投資動能好像還不錯,但投資率還是不足以吸納儲蓄。這也是為何台灣超額儲蓄持續成長,而閒錢氾濫的環境更助長了資產價格上揚。
台灣投資遭逢「失落的40年」 經濟成長失引擎
楊金龍直指「低薪高房價」病灶來自投資不足的惡性循環。
回顧台灣這些年來的投資率,赫然發現,前一次投資率高於儲蓄率,已經是1980年、整整40年前的事情。
1980年之前,台灣投資率3字頭不算少見,尚可與儲蓄率平起平坐,過了1980年這個分水嶺,便一路走弱,甚至2000年過後,連25%都不復見。
主計總處官員分析,投資率一直往下走,與1980年代台商大舉西進,產業外移、投資也跟著往外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官員坦言,投資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隨著這波產業外移,經濟動能也缺了一角,導致台灣原本經濟成長率多能高於全球經濟成長率,慢慢轉為低於全球平均。
另一個關鍵轉折點是2008年爆發的金融海嘯,從主計總處數據也可看出,金融海嘯過後,企業儲蓄快速攀升,意味企業滿手資金,卻未用於實質投資,很可能流向股市及房市。
「製造業毛(毛利率)3到4,房地產一年10%到20%投資率,你會投資什麼?」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且帶來資金寬鬆、債務攀高等結構性問題;台灣當年也受到影響,眼見未來幾年消費水準下降、需求下滑,企業沒有投資的急迫必要性,資金便「轉戰」資本市場,畢竟報酬率遠比實質投資更好。
貿易戰與疫情帶來轉骨契機 台灣補起投資拼圖
台灣閒置資金氾濫,未從事實體投資,反而流向股市、房地產,不只拖累產業升級轉型腳步,連帶使人力需求、薪資水準無法成長;而房地產的資產價格過度膨脹,也會牽扯出居住正義、資源分配等議題。
中央銀行分析指出,銀行過度集中不動產授信,將影響信用資源配置,不利生產事業實質投資;在在顯示房市火熱、房價飆漲,絕不僅是房地產業「自己的事」。
如何讓龐大的資金不會全部流向房地產及資本市場,楊金龍認為,增加產業投資是關鍵。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中國生產成本走揚,加上美中貿易戰、武漢肺炎疫情帶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意外為台灣帶來轉骨契機,很多廠商願意回來投資,將會改變台灣的經濟風貌。
王健全也說,部分人士會拿疫情與2008年金融海嘯來比較,因為都重創全球經濟,但經濟學家普遍解讀疫情只是短期的「供給衝擊」(supply shock),主要預測機構都認為全球經濟會快速反彈,因為經濟基本面沒有被破壞。
王健全進一步分析,後疫情時代需求快速回升,加上5G、風力發電、人工智慧、電動車等題材熱鬧滾滾,資金不再只有股市、房市可以去,這兩年可以明顯看出實質投資增加許多。
觀察台灣近10年投資率,2013年至2018年間都在20%至21%附近擺盪,美中貿易戰爆發後,2019、2020年均站上23%;根據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投資率更將上看23.47%,為近11年最高水準。
「現在要努力把原本持續在做的事情,像是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趕快落實」,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早已意識到民間投資是撐起經濟的重要引擎,他表示,即便資產價格持續上場,像現在股市上漲,如果沒有投資「心會比較虛一點」,但投資持續,經濟成長力道就會更扎實。
政府也期待民間投資點火後,產業界可以提升產能、增加獲利,進而增聘員工或是提升薪資,帶動經濟成長的正向循環。
主計長朱澤民日前曾對外喊話,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望達4.64%,企業界如果有賺錢,應對企業員工適當調薪,以及適當發放股利,讓員工及股東可以共享經濟成果。(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1/04/25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