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令本(5)月19日正式解封。(圖/TVBS)
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今天從強制佩戴口罩調整為建議佩戴,COVID-19大疫下的口罩令正式全面解除,生活回歸日常後如何保護自己與他人,中央社記者整理QA一次看。
Q:本次口罩令鬆綁的範圍?
 
A:百年大疫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在2020年席捲全球,台灣自當年12月1日起,8大場所需要佩戴口罩,醫療院所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各場所陸續解禁,鄰近國家也已陸續大幅放鬆戴口罩規定,僅國內醫療照護機構仍持續口罩令。
隨著醫療院所佩戴規定鬆綁,國內口罩令歷經1265天,正式全面解除。
Q:哪些情況建議還是要佩戴口罩?
 
A: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日前指出,若身體不舒服、有呼吸道感染狀況,或者是抵抗力較低、年紀較大的疾病高風險族群,到醫院或人潮密集處,還是建議戴口罩。
疾管署「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說明,有疑似或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或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等症狀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此外,過去1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探視或照護疑似或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醫療照護機構內部相關規定。
Q:無法戴口罩的族群,如何進行防護?
A:疾管署建議,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
Q:除了佩戴口罩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預防疾病傳播?
A:疾管署提醒民眾持續注意手部衛生,在「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等時機,都應落實正確洗手。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及7字訣「內、外、夾、弓、大、立、完」,以確保自身及周遭親友健康。(中央社)
 
Q:本次口罩令鬆綁的範圍?
A:百年大疫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在2020年席捲全球,台灣自當年12月1日起,8大場所需要佩戴口罩,醫療院所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各場所陸續解禁,鄰近國家也已陸續大幅放鬆戴口罩規定,僅國內醫療照護機構仍持續口罩令。
隨著醫療院所佩戴規定鬆綁,國內口罩令歷經1265天,正式全面解除。
Q:哪些情況建議還是要佩戴口罩?
A: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日前指出,若身體不舒服、有呼吸道感染狀況,或者是抵抗力較低、年紀較大的疾病高風險族群,到醫院或人潮密集處,還是建議戴口罩。
疾管署「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說明,有疑似或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或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等症狀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此外,過去1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探視或照護疑似或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醫療照護機構內部相關規定。
Q:無法戴口罩的族群,如何進行防護?
A:疾管署建議,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
Q:除了佩戴口罩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預防疾病傳播?
A:疾管署提醒民眾持續注意手部衛生,在「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等時機,都應落實正確洗手。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及7字訣「內、外、夾、弓、大、立、完」,以確保自身及周遭親友健康。(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4/05/20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