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西半部的河川長期受到工業、垃圾汙染,導致不少河川出現生態危機,而宜蘭則是有斷流情況,已經有不少縣市開始做河川生態營造,像是新北市新店溪的碧潭堰,透過重建工程,設立魚道,讓洄游魚類可以藉由魚道洄游到上游,以及重建後,毛蟹也再度現蹤,讓生態慢慢恢復生機。
綿長蜿蜒的新店溪,在碧潭段,強力水流傾瀉而下,不只是溪水更豐沛,清澈的河川,也讓魚類、鳥類,都來駐足覓食。
小毛蟹部隊,聚集在下游處,沿著毛繩爬行,還有不少魚群也從魚道洄游,新店溪是香魚的故鄉,經過河川整建,將近五年時間做生態復育,在碧潭下游建置矮堰,營造魚類棲地,如今已經發現不少香魚身影。
記者劉俐均:「可以看到這邊彎彎曲曲的魚道,總長有132公尺,主要的功能就是要讓這些魚群,利用這個魚道洄游到這個碧潭堰上,透過這個生物廊道,讓整個碧潭堰的生態系更加完整。」
清大生科系教授曾晴賢:「2002年我們累積了一年的這個統計,就已經記錄到56種的魚類,同時有20幾種的河海洄游的魚類的出現,那更可喜的是我們在蝦蟹類的這個調查,發現到有十幾種的這個蝦蟹,同時有九種是河海洄游的,整個過去二十五年來的這個環境的改變,是逐漸往好的方向來改變的。」
在魚道架設生態監視系統,時時刻刻間監測魚群的洄游狀況,讓溪流的生態慢慢恢復生機。
時間回到2015年8月,蘇迪勒颱風橫掃北台灣,也重創碧潭堰的堰體,導致吃水量不足,不僅是水上活動得停擺,魚群、毛蟹都漸漸消失,直到碧潭堰重建工程完工後,改善水域環境,重建生態廊道,洄游魚類和毛蟹才又回到屬於牠們的棲地。
新北市水利局局長宋德仁:「它有46年,它的生態廊道是沒有辦法,是阻斷的,等於魚沒有辦法上溯到新店溪的上游去,水面的施工其實常常受到一些颱風,豪大雨影響,所以我們大概工期總共花了1002天,新店溪毛蟹有30年,沒有發現這麼大群的毛蟹,那因為我們施工中可能牠有一些障礙,結果我們在毛蟹本來是夜行動物,可是因為施工牠晚上爬不完,牠爬到白天,我們才發現有這麼多的毛蟹,那牠的生命週期大概兩年,牠在淡水河口產卵,走到這邊大概半年,然後再回到上游,再一年的時間再回到淡水河再產卵,就完成牠的生命週期。」
紅冠水雞正在溪流上覓食,還有翠鳥在溪河邊上來回穿梭,每一區都能停留駐足,再加上白腹秧雞,這些都是先驅鳥類,能看到牠們的身影,就代表溪流水域健康度達到一定水準。
水環境工程公司經理江銘祥:「水質的汙染程度去評估的話,從原本的嚴重汙染、嚴重汙染跟中度汙染之間,到現在我們最新的檢測的結果,大概都已經上升改善到,介於輕度汙染跟未遭受汙染程度,比如說紅冠水雞、白腹秧雞這一種,這種在過去藤寮坑溝是完全看不到,那目前這四季的觀察裡面,我們已經發現牠的蹤跡,而且還滿多的,像紅冠水雞大概有發現,大概有十隻,而且牠已經逐漸已經有在這邊生長。」
位在泰山的大窠坑溪,水域全長610公尺,過去是三面水泥的樣態,毫無生機,經過整治後,除了植物品種,鳥類、魚類的提升到了197種。
新北市水利局股長張世樺:「所以我們把這個三面光的狀態,它去做一個改善,那藉由我們譬如說像一些三角丁壩,一些原木丁壩,那以及就是我們那邊去做旁邊做個格框,它這邊會去營造一個植物可以生長的環境,那植物生長完之後,我們的動物像是一些鳥,或是一些魚類或一些水棲的動物,牠們就可以找到牠棲息的一個地方。」
水環境工程公司經理江銘祥:「從原本大概水陸域的物種加起來,大概接近70種,那70種裡面有二三十種,全部都是植物,現在我們整個調查起來,整個水陸域加上植物快接近兩百,已經197種,尤其是水中生物原本的十種水中生物,現在水中已經上升了到24種。」
不只做河川環境生態營造,在台灣的東半部,受到氣候變遷影響,雨水量分配不均,宜蘭縣內河川,則面臨斷流危機。
位在蘇澳新城溪,中下游3月時有出現斷流現象,到了4、5月斷流範圍往上游逼近武荖坑橋,斷流造成河床乾枯,包含台灣石(魚賓)、台灣吻鰕虎、溪哥、毛蟹都困死在淺灘。要如何利用自然水源,成為一大課題。
記者劉俐均:「這裡是宜蘭河的中游,可以看到這邊的河水量非常的豐沛,除了颱風過後帶來豐沛的雨水之外,還有靠的就是這個伏流水的挹注,才可以讓宜蘭河在乾枯的時候,不會發生斷流現象。」
宜蘭河上游支流的大礁溪,也就是金同春圳的源頭,在雨季可以先儲存水源,等到乾涸期,就能靠著伏流水來挹注河川水量,水量豐富,河內的魚蝦、本土魚種也都回流。
宜蘭惜溪聯盟召集人康芳銘:「溪哥台灣石(魚賓),這邊看到原生的魚種很多,因為這邊剛好是金同春圳的伏流水補助進來,所以水質非常的清澈,原生的魚牠就是需要,水質非常好。」
清澈河水,一眼就能看到魚群在水中優游景象,有溪哥、台灣石(魚賓)等等,靠著伏流水源開發,讓溪流的水量可以穩定。
宜蘭惜溪聯盟召集人康芳銘:「這裡的水量其實平常就是很豐富,那等於說這個伏流水,其實就是新城溪那邊想要去開發一個方式,但是新城溪那邊要開發伏流水,當然前面要經過比較詳細的一些調查,伏流水的一些水文跟地質的調查。」
台灣一共有131條水系,但常常面臨過度開發、導致流量減少,或是遭到工業、垃圾汙染,中下游的原生植物越來越少,魚類也受到衝擊,東部則是充斥外來種。除了自然型河川工法營建,增加綠植,更得靠你我的維護,才能讓魚種回到溪流中。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3/11/19 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