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蚊子可是有撇步的。(示意圖/TVBS資料照)
氣溫越來越高,蚊子也開始擾人,被蚊蟲叮咬後,出現的過敏反應也很讓人困擾,像是蕁麻疹、紅色丘疹等,該怎麼治療?而你有試過哪些防蚊方式呢?像是防蚊貼、防蚊液、捕蚊燈、麻油等,哪種方式防蚊效果最有效?小心捕蚊燈使用有禁忌,沒注意恐會害你眼球病變!
真心皮膚科診所醫師周宛儀表示,蚊蟲叮咬後引起的過敏反應變化多端,不同的蟲子叮咬不同的人,可以出現不同的過敏反應,長出不同的疹子。
叮咬後不同疹子治療大不同
1.蕁麻疹樣疹子:立即性過敏反應。快長快消,就算不治療也會自己好。
蕁麻疹樣疹子是立即性過敏反應引起,被叮咬後幾分鐘,最晚不超過半小時出現。疹子出現後,過幾分鐘至多幾個小時便自己消失無蹤。病人只要不理會,稍微忍一忍,疹子即會自行消退,癢也跟著不見了。這種疹子擦任何藥物或有涼感的藥膏均有效,因為時間到了即使不擦藥也會不見。
2.其他疹子:遲發性過敏反應。慢長慢消,需以類固醇治療。
反觀紅色凸起的疹子、水泡或蜂窩性組織炎般的皮膚病灶,屬於遲發性過敏反應,在叮咬後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後才會長出來,一旦長出來,要拖個幾天甚至幾個星期才會消退。若為紅色凸起的疹子,需要擦強效的類固醇藥膏才有效,而水泡或蜂窩性組織炎般的皮膚病灶,甚至需要加上短期口服類固醇才能迅速改善病情。
哪些防蚊方式效果較弱?
周宛儀也表示,效果不佳的防蚊方式有麻油/沙拉油、驅蚊中藥包、維他命B群。另外,效果較弱的防蚊方式有防蚊手環、防蚊貼/防蚊扣、驅蚊器、天然草本防液/精油(PMD與OLE除外),防護的範圍太小,到了戶外被風一吹濃度更低,能夠保護的範圍有限。
另外,含各種精油、植萃或是中草藥萃取的產品,因為實際防蚊效果與持續度較不明確,且個別差異甚鉅,目前外用於皮膚上仍屬於化妝品管理,不能宣稱防蚊或減少或防止蚊蟲叮咬之效能。
台灣公認最有效的防蚊成分
在台灣有較明確管理規範的是DEET敵避、Picaridin派卡瑞丁與IR3535伊默克,周宛儀提醒,兒童防蚊產品並不需要為了避開DEET及Picaridin等化學成分,而改使用其他精油或植萃產品,反而接觸到更多未知風險的物質。
2方式滅蚊要注意
1.使用捕蚊燈需小心眼球病變
捕蚊燈通常使用紫外線A(UVA)的藍紫色燈管,波長在355~370奈米。長期曝露容易造成眼球發生病變、皮膚曬老與曬黑。周宛儀提醒,應避免直視,並等人都離開時再使用,挑選上以燈管功率>8瓦特效果較佳。
2.液體電蚊香用錯等於慢性中毒
蚊香或液體電蚊香均對呼吸道有刺激性,千萬別在睡覺時讓揮發性除蟲菊精伴你入眠,長時間吸入揮發性除蟲菊精,等於接受慢性呼吸中毒療法。周宛儀建議施用時人要離開,噴完藥關門關窗密閉3小時,結束後開窗通風1小時才進屋內清潔。
4步驟徹底清除孳生源
1.巡:每周應至少1次巡視居家環境內外積水容器,並清除孳生源,斷開人與蚊的連結。戶外可能的孳生源包括:排水溝、遮雨棚、廢棄容器或舊輪胎、以及盆栽底盤等;室內容易積水的容器包括:冰箱底盤、冷氣集水器、屋簷排水槽、塑膠椅凹陷處、花瓶及花盆底盤等盛水容器。
2.倒:倒掉積水,如果在戶外種植盆栽可以不使用底盤,室內底盆以不積水為原則。即使只有0.5公分的積水,也能成為孑孓大溫床。
3.清:清除不要的容器,器具都徹底清潔。
4.刷:刷除蟲卵,容器倒置乾燥,避免積水。
◎ 資料來源/周宛儀醫師
原文請見:消滅蚊子都做錯!防蚊效果大公開 這些居然無效?醫:小心害你眼球病變、慢性中毒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3/05/29 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