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PM2.5年平均濃度,有逐年減量,但對民眾來說卻感受不大。其實台灣PM2.5的標準是比WHO建議的安全值還要寬鬆,環保團體不斷呼籲政府要從嚴把關;而對健康的危害,除了關注PM2.5,國衛院陳裕政團隊,分析空氣中的金屬成分,發現毒性特徵,可以連結到汙染源的排放、找到源頭,提供政府可以優先控制哪些汙染的方向。
環保團體:「雲林脫煤,還我健康。」
環保團體:「雲林是2020年,是全台灣肺癌的死亡率,跟三年平均的死亡率最高的。」
7個中南部縣市環保團體代表集合在雲林縣政府前,希望地方能承諾也督促中央,2025年完成六輕脫煤。
人群中發聲的黃源河老師家鄉就在雲林台西,當年父親生病,他心痛又困惑。
明道大學副教授黃源河(台西鄉民):「我父親2011年確診有肺癌,後來接去台北,接去台北就沒事了(病情穩定下來),回來這裡就發作,然後中間老人家一直不會很想住台北,就偶爾就想回來散步,回來,一回來就(救護車)又送去醫院,一回來就發作,一回來就發作,剛好都秋冬春(空汙季)的時候。」
親戚鄰居得癌症的也不少,而對老家變化的記憶,還有很多是來自「氣味」的衝擊。
明道大學副教授黃源河(台西鄉民):「2012年就是有一次我就是去找說,奇怪為什麼這邊,是誰在噴農藥、這麼臭,而且是好像噴滿大量,就是走過來臭、那裡臭,問說 我以為是我們隔壁,你是噴什麼、怎麼這麼臭,說我沒有噴啊,我說沒有嗎,再去聞,真的好像不是只有這裡有,到處都有,後來我開車去看,到底誰在噴農藥,找,找不到人家在噴農藥,才,比較靠北邊的人才說,你不知道,這六輕的味道,我說六輕味道這麼嚴重,有的類似農藥味,有的是類似豬屎味,有的是酸酸的。」
空氣中的味道、癌症,讓在地人不得不懷疑。
雲林縣台西鄉民吳先生:「六輕進來空氣就差了,人以前沒什麼症頭,也沒什麼病,現在全都是毛病,(周遭很多人)都是癌症死的,毛病有夠多,常常聞到臭味,你聞到有辦法嗎,(現在還有嗎)現在有比較少一點,還是會有,都是晚上半夜,才比較有那種味道。」
資深記者王薏絜:「六輕是全台灣最大的石化園區,也是碳排放的大戶,根據環保團體公布的手動PM2.5監測資料來看,在過去8年,也就2013到2020年間,當中有7年的時間,雲林縣都是空氣品質最差的縣市,我們現在走在的是台西鄉的村落當中,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空房子,因為當地的居民說,有越來越多的人根本不敢住在這裡。」
空汙,屋空了,不敢住的,走不了的,還有心繫家鄉奮戰的。
專注地拉著二胡,悠揚琴聲裡是對這片土地的柔情,洪秀菊是要健康婆婆媽媽團高雄團長,她住在空汙嚴重的大林蒲,曾經政府對臨海工業區居民做健康檢查發現。
高雄大林蒲居民洪秀菊:「105年檢查有將近7成(居民)砷比較高,血液比較高,這一次有做那個血液的含尿液的那個重金屬檢查,只有針對我們知道的(檢查結果),只有砷這一種,它有圖表(給我們看)是將近7成的人,都高於我們國內的標準值,那有機砷、無機砷,他是這樣解釋說砷有有機砷、無機砷,有好的有不好的,是政府怕我們知道真相,還是那真相就一直把它掩蓋著。」
洪秀菊的健檢報告砷的濃度149,超過標準值100,到底是接觸到什麼讓體內砷超標,大家人心惶惶;而洪秀菊的先生黃義英,這一兩年來身體出了狀況。
高雄大林蒲居民黃義英:「去門診看胸腔科,到小港醫院去看,之前我為什麼走路會喘,檢查出來說我的胸部整個都黑掉,為什麼會黑掉,為什麼我問他,他跟我講說,你住在哪裡,我跟他講我住在大林蒲,難怪是這樣你們那邊的空氣不好,空氣汙染,(為什麼都叫他們(兒子孫子)不要回來),他每次回來就會就過敏,不舒服。」
希望孩子多回老家,又捨不得他們不舒服,父母的心在拉扯,黃義英、洪秀菊夫妻兩人都是環保鬥士,他們說這一代若沒有解決空汙,那就是對不起下一代;而居民們想知道,政府在對抗空汙到底改善了什麼。
以這幾年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來說,有逐年減量。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年報,109年PM2.5手動監測數值,台灣年平均濃度是14.1微克/立方公尺,終於比國家標準15要低,只是各縣市PM2.5年平均濃度,台中以南縣市全數超標,第一名是雲林縣20.8微克/立方公尺,接著嘉義市20.3,第三是高雄市前金測站20.1微克/立方公尺,第四、第五名是屏東19.9和台南18.3。而再看WHO建議的安全值,是10微克/立方公尺,地廣人稀的美國訂的是12微克/立方公尺。以台灣這樣的標準,民眾真的有感嗎。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我們用肉眼看我們可能會覺得說,今天好像空氣中霧茫茫的,但是其實PM2.5大概不用到紅害,就已經霧茫茫了,改善幅度沒有到整個能見度好這麼多,所以不容易感覺到那個改善;當然有很多人會說,台灣現在空品15也不算太鬆了,細懸浮微粒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都不斷地出爐,包括國外的研究,包括台灣自己國衛院的實證研究,都證實年均值15微克的PM2.5標準,是不足以保護國人的健康,既然已經有了科學事實作為基礎,我認為我們在行政端就應該要往下修。」
而對健康的危害除了關注PM2.5濃度高低,國衛院副研究員陳裕政團隊2021年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研究,開啟了新的方向。
國衛院環境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裕政:「我舉個例子好了,台北的(PM2.5)質量濃度是10,跟高雄的質量濃度是10的話,或是兩個都是30的話,我想對健康的影響可能不一樣,因為台北的汙染源跟它高雄的汙染源因為裡面PM2.5的成分可能不一樣,它的毒性可能不一樣,那成分它就會有指紋特徵,成分就會有毒性特徵,所以我們才會講說,如果成分的多寡,毒性的大小,那會連結到汙染源的排放。」
金屬物質可以辨識汙染源,研究團隊在2016到2018年間選擇台北、嘉義、高雄、花蓮四個地區,每3天測量一次,PM2.5夾帶的跟致肺癌風險有關的金屬成分,換算成致癌風險值,推估各個汙染源對致癌風險的貢獻程度,研究發現在紅色警戒區裡的是高雄的鐵礦和鋼鐵工廠帶來的,鉻、鎳、鉛、錳濃度和毒性都相當高,是政府最需要優先控制的;另外嘉義一帶的鋼鐵、燃煤工廠等等,還有台北的交通排放,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國衛院環境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裕政:「高雄的鋼鐵廠的排放在所有地區理面,所有污染源裡面,我們是覺得是需要第一位被控制的,我們發現說嘉義好像,我們是在嘉義大學做(採樣),嘉義大學做附近也沒什麼大的工廠,或者是比較顯著的排放源,可是我們發現裡面的砷,裡面的鉛還有Sb(銻),它濃度比較高,那這幾個金屬其實它是跟這個燃煤的排放有關係,所以我們就會懷疑是說,是不是從它比較上面的譬如說台中火力發電廠,或者是從這個六輕他們有做燃煤電廠,或是其他中小型企業,他們有燒這個燃煤的這個鍋爐所排放的。」
從毒性的角度去看,優先找出要控制的汙染源,可以比較有效益。
身處在高風險地區的民眾,呼吸是為了活著,但呼吸怎麼成了危機。
高雄林園居民李進忠:「這一條路短短一、兩百公尺,20、30幾戶裡面就有10幾個人,因為(疑似)空氣汙染而致癌死亡的很多,現任的里長就是鼻咽癌,而他的妻子就是大腸癌,而前任的里長也是因為肝癌死亡,所以說大部分一些居住在這邊的居民,他們就是很擔憂,他們的健康狀況會出問題。」
短短一條路承載多個家庭巨大傷痛,24小時和工廠飄散的煙共存,只有無可奈何。台灣很小,伴隨風向,空氣汙染不會只影響一條街一個縣市,那不是他們的事,是我們一起的事,關心環境監督政府,彼此是呼吸共同體。
更多【2021國病大調查】內容
https://web.commonhealth.com.tw/lungcancer2021/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1/10/06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