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指出,7月的陸地、海面溫度,打破了歷史紀錄,亞洲也創下了最熱7月紀錄、歐洲則受熱浪和野火所苦,台灣的中研院學者就指出,台灣需要規劃一個長期的調適策略,因為氣候將越來越極端,並表示人類在未來,必須「耐災」。
今年7月,美國西部的森林大火遍布11州,燃燒面積超過4千平方公里。奧勒岡州南部甚至燒掉一個紐約市,雖然野火已被控制,但根據NOAA的數據發現,7月的全球陸地、海面溫度比20世紀的攝氏15.8度均溫,還高出將近1度,成了142年,有紀錄以來最熱月份。
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這就跟IPCC AR6的報告是一致的,這告訴我們,提醒我們,這個月又是達到一個高峰,8月又提供給我們訊息,這是一個長期以來發生的趨勢,還會持續下去。」
包括希臘、義大利等歐洲國家,面臨熱浪和野火侵襲,義大利西西里島8月11日的氣溫,甚至飆到攝氏48.8度,這可是,歐洲史上最高溫,北美西部地區,雖然七月高溫只是史上第六高,但今年大半時間都面臨極端高溫的侵襲,亞洲更創下七月最熱歷史紀錄。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聯合國IPCC發布的,最新地球氣候科學報告,那它告訴我們目前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已經來到兩百萬年來的新高。所以地球正快速地被加熱,這也導致了更多前所未見的極端事件。會更常發生乾旱、高溫、強降雨,都是現在直接會衝擊到我們民生經濟的災難。」
記者王暐婷:「要怎麼抗熱減碳,成了所有人的議題,像是在新北市泰山國小這個地方,他們在六年前就建置了,像這樣的綠屋頂,也成功讓他們的體感溫度降2到3度。」
泰山國小建置,綠屋頂、太陽能板、跟水循環系統,為孩子建立抗熱環境,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
新北市泰山國小校長張萬枝:「太陽能板不但可以發電,減少學校的水電費支出之外,在做綠色能源的功效發揮到淋漓盡致。」
如果全球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先進經濟體得在2045年達到淨零排放,並在2050年能提供負排放,來抵銷其他經濟體的排放。以台灣為例,在2019年的人均二氧化碳碳排量達到每人11.1噸,超過全球平均。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台灣的話就是有兩大重點,第一個就是加速淘汰燃煤的使用,燃煤發電的使用,因為它是碳排放主要的來源,再來,就是積極去推動再生能源來替代化石燃料,所以目前可以看到,這也是中央政府在推動的方向,但是我們覺得速度不夠快。」
走在2050淨零排放的路上,治空汙、減碳排,環保署,也研擬修法,明訂「電力業、石化業、鋼鐵業、公民營焚化廠」為"有條件"強制減排四大對象,最快今年上路。
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我們要去規劃一個長期的調適策略,包括我們的農漁業運作方式,是不是要有新的想法、新的做法、新的技術出來,然後讓我們不只能減災、避災。最重要的,我想人類未來,需要耐災。」
專家提出減碳與調適,政府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也需系統性的持續檢討策略。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1/08/18 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