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微解封」既期待又恐慌?醫師3點教你調適心境

編輯 朱育嫻 報導

2021/07/16 13:49
微解封後安全感消失,開始出現焦慮、恐慌,擔心恐釀成防疫破口。(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在本土疫情三級防疫的日子裡,為避免病毒散播、疫情擴大,大家採取封閉、減少接觸的方式來保護自己;而隨著7/13微解封開始,很多人希望早日回歸「正常」的日子,可以去購物、逛街、聚餐,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微解封後,原先採用封閉換得的安全感開始消失,開始出現焦慮、恐慌,擔心微解封恐釀成防疫破口。

 

解封氣氛下的心理矛盾:恐慌與期待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表示,「恐慌」與「期待」是解封氣氛下會出現的心理矛盾;一方面期待實現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憂心存有病毒散播在空氣中,外面會不安全的恐慌。對於這種想要當中又有些擔心的衝突,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可以從完全沒有不擔心、自由自在到極度擔心無法出門都有可能,這些差異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特質以及疫情對個人的影響。

林健禾提醒,當發現自己的心境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誰對誰錯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在隔離這段期間所遭遇的狀況不同,在解封的時候,每個人對於安全跟期待也可以不一樣,不需要普天同慶。可以給自己跟周邊的人允許按照自己的步驟走出封鎖,保有自己調整改變的時間。
 

如何從「微解封」重新回到社交生活?

另外,林健禾提到,對於已經受到病毒驚嚇的大腦,面對「新正常」生活的改變,也是需要有計畫的逐步調整,來重新適應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做的事情。每個人調整的步驟不一樣,他建議以下方式,讓大腦在安全情況下,慢慢適應「新正常」的生活。

1.允許自己依據自己的節奏進行。
2.從正確的消息來源接收訊息,與周遭的人討論生活的變化。
3.別急著把想要做的事情一口氣全部開始,先選擇變化比較小的、已經習慣的、比較小規模的社交互動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活動,不要糾結於「假設」或「應該」發生的事情。


尚未完全解封前,不要因微解封降低戒心

林健禾也提醒,對於心理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倘若這段期間焦慮、緊張大到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程度,產生身心症狀,不要自己一個人放在內心掙扎,應該及早就醫,透過醫師的協助把身心症狀解除,早日調整恢復新的正常生活。

另外,因疫情受影響,對等待微解封後出遊的人來說,可能已經規畫許多戶外活動等這一刻到來,在警戒尚未完全解封前,出門前後務必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守防疫規定,切勿因微解封降低戒心,以致身陷染疫風險中。
 


◎ 資料來源/奇美醫院

原文請見:「微解封」讓你既期待又恐慌?醫師3點提醒:讓大腦適應「新正常」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緊抓話題熱點,與你討論全球大小事!點我追蹤【TVBS Twitter
 
→擠出小時間,看看大新奇!全新影音品牌上線囉,一起擠看看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21/07/16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