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海洋噪音也會對動植物造成傷害嗎?根據歐美最新發表的期刊論文,強調海底噪音近年來不斷創下新高,而這些海底噪音,大部分都除了海浪、地震之外,人為製造的噪音更是嚴重,像是水下施工、船舶移動的螺旋槳等等,專家強調,應該要將螺旋槳換成噪音音量較小的端版螺旋,以及呼籲應該要重視海洋噪音危害,盡快訂出標準。
 
海龜漫遊在海中,一旁還有各類魚群、恣意悠遊著,但其實看似平靜的海洋,隨時隨地都有破壞這些海中生物的無形殺手。
記者劉俐均:「運輸船舶捕魚船在海面上來來往往,加上沿海建設、地震探測等等這些都是引發海底噪音的原因,而這些海地噪音對海洋生物來說,就跟我們人類一樣,都會危害他們的健康。」
海洋大學振動噪音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許榮均:「在一百一到一百二之間,這就是平常我們看到水下噪音的背景值,大概是這個數字,如果說有船隻經過,或者是船隻進港等等,這個數目字就可能會到一百四上下,可能也會到一百五」
 
海洋大學長期針對海底噪音進行檢測,實驗室中測得快艇的螺旋槳,產生的空泡就約有160分貝,若以海底噪音測得160分貝來換算,相當於空氣中環境噪音100分貝上下,這樣的音量,足以讓人耳朵受傷,何況在海底,受到的威脅不只如此。
海洋大學振動噪音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許榮均:「最大的來源實際上是風浪的這個噪音,就是一般而言,那如果有船隻經過的時候,那船隻的螺槳產生的噪音,那一部分是引擎的聲音會變成是主要的,有水下工程比如說我們離岸風電有這個打樁的話,那就是打樁的聲音,那有時候有地震的話,那個地震的時候,那個噪音也是,裡面就是水下打樁,還有船舶聲音都是比較大的。」
海底噪音的兩項人為因素,施工或是船舶噪音最為嚴重,專家強調,人為噪音對海洋生態帶來極端負面的影響,不但會破壞海洋動植物的行為、生理狀態以及繁殖能力,甚至嚴重也會導致海洋生物死亡。
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榮譽教授柯永澤:「他就是對耳膜會造成損傷,我們人類也是一樣,你耳膜被打壞了以後就沒有辦法可逆了,聲壓越來越高當然就會產生損害,但是在他們在水下做的實驗,就是到達某一個程度魚群就會避開,那表示是說水下噪音對他們而言,是很敏感的,而且不同的魚種,對聲音頻率的感知是不一樣的。」
許多海洋生物,都是靠著聲音來辨識周遭環境,如今又夾雜人類的破壞,已經成為海裡生物的一大干擾,根據「科學」期刊刊登「人類世紀的海洋聲音景觀」論文中,2020年4月,海洋生態調查,當時全球60%的人口,因為疫情都處在封鎖之下,海洋噪音下降了約20%,顯現人為製造噪音非常巨大,歐美各國,在近十年,也紛紛開始制定海底噪音法規。
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榮譽教授柯永澤:「環境是可逆的對不對,環境只要把他管制噪音就會降下來,所以現在各國不管聯合國的還是組織,還是我們有查到的像挪威德國運船協會,法國義大利英國這些運船協會在這10年來,都有分別訂定船舶水下噪音的管制規範。」
 
目前台灣環保署只有針對離岸風電、水下施工不得超過160分貝的行政命令,專家建議、像是船舶可以使用端板螺旋槳,離岸風電建設等等也要隨著建築技術提升,來減低打樁時的水下噪音,更呼籲應盡早制定一套水下噪音規範,還給海洋生物一個寧靜舒適的生活環境。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海龜漫遊在海中,一旁還有各類魚群、恣意悠遊著,但其實看似平靜的海洋,隨時隨地都有破壞這些海中生物的無形殺手。
記者劉俐均:「運輸船舶捕魚船在海面上來來往往,加上沿海建設、地震探測等等這些都是引發海底噪音的原因,而這些海地噪音對海洋生物來說,就跟我們人類一樣,都會危害他們的健康。」
海洋大學振動噪音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許榮均:「在一百一到一百二之間,這就是平常我們看到水下噪音的背景值,大概是這個數字,如果說有船隻經過,或者是船隻進港等等,這個數目字就可能會到一百四上下,可能也會到一百五」
海洋大學長期針對海底噪音進行檢測,實驗室中測得快艇的螺旋槳,產生的空泡就約有160分貝,若以海底噪音測得160分貝來換算,相當於空氣中環境噪音100分貝上下,這樣的音量,足以讓人耳朵受傷,何況在海底,受到的威脅不只如此。
海洋大學振動噪音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許榮均:「最大的來源實際上是風浪的這個噪音,就是一般而言,那如果有船隻經過的時候,那船隻的螺槳產生的噪音,那一部分是引擎的聲音會變成是主要的,有水下工程比如說我們離岸風電有這個打樁的話,那就是打樁的聲音,那有時候有地震的話,那個地震的時候,那個噪音也是,裡面就是水下打樁,還有船舶聲音都是比較大的。」
海底噪音的兩項人為因素,施工或是船舶噪音最為嚴重,專家強調,人為噪音對海洋生態帶來極端負面的影響,不但會破壞海洋動植物的行為、生理狀態以及繁殖能力,甚至嚴重也會導致海洋生物死亡。
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榮譽教授柯永澤:「他就是對耳膜會造成損傷,我們人類也是一樣,你耳膜被打壞了以後就沒有辦法可逆了,聲壓越來越高當然就會產生損害,但是在他們在水下做的實驗,就是到達某一個程度魚群就會避開,那表示是說水下噪音對他們而言,是很敏感的,而且不同的魚種,對聲音頻率的感知是不一樣的。」
許多海洋生物,都是靠著聲音來辨識周遭環境,如今又夾雜人類的破壞,已經成為海裡生物的一大干擾,根據「科學」期刊刊登「人類世紀的海洋聲音景觀」論文中,2020年4月,海洋生態調查,當時全球60%的人口,因為疫情都處在封鎖之下,海洋噪音下降了約20%,顯現人為製造噪音非常巨大,歐美各國,在近十年,也紛紛開始制定海底噪音法規。
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榮譽教授柯永澤:「環境是可逆的對不對,環境只要把他管制噪音就會降下來,所以現在各國不管聯合國的還是組織,還是我們有查到的像挪威德國運船協會,法國義大利英國這些運船協會在這10年來,都有分別訂定船舶水下噪音的管制規範。」
目前台灣環保署只有針對離岸風電、水下施工不得超過160分貝的行政命令,專家建議、像是船舶可以使用端板螺旋槳,離岸風電建設等等也要隨著建築技術提升,來減低打樁時的水下噪音,更呼籲應盡早制定一套水下噪音規範,還給海洋生物一個寧靜舒適的生活環境。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更新時間:2021/02/27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