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別輕忽! 醫籲3類型息肉恐變癌快切除

編輯 王家瑜 報導

2020/12/10 16:05
當心上腹時常感到疼痛,是腸胃中長了息肉。(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64歲王小姐沒有慢性疾病,平時身體狀況良好,但最近半年經常上腹疼痛,原以為只是消化不良,但疼痛頻率越來越高,求助腸胃科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2顆胃部息肉,立即切除化驗。

上腹痛半年 胃鏡揪出2顆大息肉

 


王小姐來到腸胃科門診時,抽血檢查發現王小姐有貧血,糞便潛血陽性,內視鏡則檢查發現2顆3公分的胃部息肉,且合併慢性出血,切除後病理化驗結果為「管狀絨毛腺瘤」,有癌化風險。

胃息肉會變胃癌嗎?這種類型才會

許多人一聽到胃鏡檢查有息肉,就會擔心地問:「醫師,胃息肉會變成癌症嗎?」樂生療養院腸胃科醫師趙珂漢指出,胃息肉大多為良性,僅少數息肉有轉變為癌細胞的風險。
 


常見的胃息肉分型有3種,透過內視鏡影像判讀,醫師能夠分辨大多數息肉的種類分型,若需要進一步確定息肉的病理型態,則會安排切片檢查。

1. 胃底腺息肉

最常見的胃息肉,平均大小介於介於0.2到0.8公分,很少超過1公分;通常長在胃體或胃底部,胃底腺息肉幾乎無癌變風險。此類息肉大部份是偶發的,少部份則跟遺傳疾病有關。

2. 增生性息肉

外觀較鮮紅,形態多樣,平均大小約0.5到1.5公分,增生性息肉癌變的機率不到1%,但若超過1公分或是長在胃底部、型態帶有柄,則癌化風險較高,需考慮切除。

增生性息肉多半與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及胃慢性發炎有關。國外文獻指出,若胃增生性息肉患者的幽門桿菌檢驗為陽性,建議使用殺菌治療,可使增生性息肉縮小甚至消失。

3. 腺瘤性息肉
 


胃部的腺瘤性息肉發生率不到1%,大多介於1到數公分不等,通常長在胃竇處,好發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腺瘤性息肉是癌細胞的前驅病變,因此一旦確診為腺瘤性息肉,會建議內視鏡切除,且建議定期做胃鏡追蹤,以確保無復發或殘存的息肉。

原文請見:上腹痛半年揪出2顆大息肉!醫師警告「這種息肉」恐變癌 務必定期胃鏡檢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的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更新時間:2020/12/10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