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是不少人的夢想科系,今年元智、清大、中山和中興大學,這四所紛紛向教育部申請學士後醫學系,也就是大學不論哪個科系,只要通過篩選,讀完至少四年的後醫系,就能當醫生,而主要都推公費生制度,但專家點出,該思考若再增設後醫系,對現有問題的幫助,因為醫生並非人力不足,而是科別和城鄉分佈不均。
精準儀器萃取幹細胞,專業設備和器材,全都是今年特別引進的,就是在為這件事提早做準備。
記者周祐萱:「元智大學申請學士後醫學系將要和同集團的亞東醫院合作,醫院特別設立新的實驗室,甚至還要在林口,蓋新的教學大樓。」
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成功大學早先跟我們一樣以工科為主,後來成立醫學院之後,他的發展非常快,我們也想走這樣的模式,現在的醫學發展如我所說的已經走向科技醫學。」
看準AI智慧醫療前景,元智首次向教育部申請,規劃大學理工相關背景畢業,再讀後醫系,當醫生兼顧科技雙專業,今年清大、中興、中山,也紛紛遞出申請,主要都走公費生制度,畢業得在偏鄉服務六年。
長庚後醫系畢業醫生朱世明:「我學醫的五年,我其實完全和醫學系的學生,時數都一樣,我進入到臨床後,我所接觸的措施都一樣。」
過來人經驗分享,就讀長庚第二屆後醫系的朱世明,大學藥學系畢業後,學士後醫學系讓他人生開啟另條路,從醫長達27年,現在更擔任長庚兒童內科部副部長,雖然當年比醫學系學生,晚兩年走入臨床,但他認為有藥學基礎,雙專業反而用藥上更準確。
林口長庚兒童內科副部長朱世明:「有時候會讓人家覺得速成班,我覺得這個部分疑慮一定要特別仔細清楚。」
其實陽明、台大、高醫、成大、長庚都曾創設過後醫系,卻有四間停辦,只剩高醫還保留,時隔30多年,各校因應趨勢想再度挑戰,教育部交由醫學院評鑑委員會審查,不過自費醫學系招生,每年訂天花板上限1300人,一旦四所都通過,後醫系公費生將再多135人,但北醫醫學系副主任認為,醫生人力不患寡而患不均。
北醫醫學系副主任吳瑞裕:「學士後醫這些學生在未來臨床走向,並不一定如我們在,理想課程設計上面,安排未來選科上面,即使現在重點服務生,在六年之後,服務期滿為了職涯,會回到醫學中心。」
副主任指出,不只內外科、婦科、兒科、急診仍不足,偏鄉都市分布明顯有落差,該思考公費後醫系再加入,對醫師分佈不均問題的幫助,才能讓台灣醫療水平,更上一層樓。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更新時間:2020/10/26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