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危及養殖業 回歸自然配合智慧系統維持穩定

記者 詹舒涵 / 攝影 鍾德榮 報導

2019/10/15 21:41

隨著天氣越來越極端,靠天吃飯的養殖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在水產提供上,養殖業的責任越趨重大,甚至2014年的時候,養殖水產量已經超過捕撈,如何讓養殖業在極端氣候下,維持穩定產量,現在有業者回歸自然養殖,也有業者開發智慧監測系統。

 

記者詹舒涵:「今天舒涵穿著青蛙裝,觀眾朋友很清楚知道,我們又到農村裡頭了,但是今天我們要談的是養殖業,為什麼要談養殖業呢,因為你知道,近年來其實氣候非常的劇烈,在極端氣候之下如何跟老天來共存,成為一大課題囉,今天我們就來到了,嘉義布袋這個地方,來一起參與大姊的這個養殖生活。」

漁民葉怡君vs.記者詹舒涵:「大姊哈囉(嗨),跟我們打個招呼之後,大姊今天,要帶我們做什麼樣的動作,(我們今天是要來收蝦)收蝦子,所以第一個動作就是先解開繩子囉,(對啊)ok我們來加入他們吧。」

舒涵跟葉大姊站在了簡易筏上頭,緩緩的收回漁網,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好費力。
 

記者詹舒涵vs.漁民葉怡君:「好站過來一點,(然後開始抖),我們要把蝦子抖進去對不對(是)。」

拉起魚網之後,一隻隻白蝦,活蹦亂跳新鮮上岸,這回我們拉起的大約有10斤重,數量約300到400隻,而在嘉義布袋這裡,有不少養殖魚塭,但這裡不一樣的是,堅持10多年的友善養殖。

記者詹舒涵vs.漁民陳勝田:「老闆我看你種很多果樹,為什麼,(是因為就是為了讓這裡的生物),(多樣化)喔像這一棵是什麼,(黃金椰子)。」

葉大姊的老公陳勝田,介紹他在魚塭四周種植的樹木,他是這個魚塭的老闆,從父親手中接下養殖事業,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養殖觀念。

漁民陳勝田:「傳統的養殖方式,當然就是,把這裡所有的植物動物都去除,他只要魚和蝦而已。」

堅持和自然共存,陳老闆的魚塭旁才種了這麼多的植物,一開始大家笑他傻,但漸漸的在極端氣候下秀出優勢。

抽水機強力運轉,帶大家回憶去年823,嘉義東石布袋的淹水慘況,嘉義縣漁業損失粗估約2.5億元,傳統養殖白蝦收成量剩下兩成,而且剩下的幾乎一半都死亡,因為連日強降雨之後,快速改變水質,敏感的蝦子一下就死掉,但有植被覆蓋的魚塭,會讓土壤有機質沖刷進去,反倒調節水質改變,所以陳老闆當初只受損了三成,但是今年沒有淹大水,天氣熱得很。
 


漁民陳勝田:「那太陽很大,不下雨的話,陽光太強直射到池子裡面的話,池子的水的溫度會拉上來,那你假設說你有種這些綠化的話,陽光直射的程度就會減輕,那第二個部分你旁邊都是綠化的野草,灌木來講的話也會減少那個,陽光的折射或是繞射。」

而陳老闆這種保留植被的友善養殖,事實上也是保護國土的妙方,以白蝦養殖來說最適當水溫是28度,寒流報到的時候沒有植被保護,漁民就抽地下水。

水利專家前新明科大土木系主任林碧亮:「抽淺層的地下水溫度高一點的水,然後抽上來之後,讓表面的低溫的水排掉,那就很快地可以解決低溫的問題,大環境大家都抽地下水,那整個地層就會下陷。」

漁民林文達vs.友善養殖漁產銷售商陳敬恆:「像這個樹也都種了,所以魚也長大了,所以就是說如何把這些,好的魚行銷出去,這裡面的魚已經養了十幾年了,所以一直把牠當寵物在養。」

專家的擔心需要觀念翻轉,但誰來肩負重任,跟漁民站在一起的陳敬恆,過去在科技業工作,但抱著對環境的憂心投入推動。
 


友善養殖漁產銷售商陳敬恆:「盤商或魚販不管(漁民)他們的養法是,比較偏向友善的或者是比較傳統的方式,他們賣出去的價格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那這時候當然他們用比較友善的方式,他們的所謂的成本會比較高比較高,那這時候他們怎麼辦。」

所以他創立友善養殖的水產品牌,找尋漁民合作訂出合理價格,目前包括家樂福美廉社,都能看到他的商品。
漁民林文達:「(老闆這隻是什麼),這個是龍虎斑。」

而現在他找到志同道合的林老闆,默默投入友善養殖12年,一開始只是興趣到現在一撈全都是寶。

漁民林文達:「牠的皮膚很滑,代表這個地方的水質是非常棒的。」

林大哥說他的龍虎斑好像有護膚,因為水質夠好表面很滑嫩,現在他打算把這個魚塭跟陳敬恆合作,作為友善養殖的示範魚場,因為自己老家的魚塭,現在幾乎什麼都養不活。

漁民林文達:「旁邊的人都使用除草劑啦,所以我們養也養不好,所以乾脆就把(家裡魚塭)它放棄了。」

但除了跟自然貼近,面對越來越難測的天災,我們還有什麼對策呢。

記者詹舒涵:「沒有錯呢,觀眾朋友透過鏡頭,又看到舒涵捲起了這個褲管,帶大家來到養殖池裡頭,這邊是海大的養殖池你可以看到,這些白蝦其實是(海大)他們耗時,三年的時間篩選出來,抗病性比較強的一些品種,而在這個地方除了他們對品種來進行改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幫助養殖戶,精密掌控他們的養殖環境。」

白蝦占了全世界養殖蝦類產量的4分之3,而目前養殖水產的供應量,已經在2014年超越直接捕撈,養殖水產的精進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


基隆海大養殖系教授冉繁華vs.記者詹舒涵:「基本上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感測器去掌握,不同水中的微環境,包含水中的溶氧、氨、氮,然後氧化還原電位等等。」

拿出一隻隻感測器,由學界和業界共同合作,要推廣精準養殖,這些感測器能夠即時回傳數據,漁民只要透過手機就能掌握狀況,因為極端氣候下水質轉變都是一瞬間,幾乎幾個小時就會損失慘重。

基隆海大養殖系教授冉繁華:「最緊迫性的像溶氧,因為往往在晚上半夜的時候,你睡覺人總要休息,結果發現可能水車壞掉,或者是水車沒有運作,結果它水中的溶氧就開始急速的下降,透過智慧化自動化整合了以後,當第一道防線如果停擺了以後,它第二道防線馬上就會出現。」

目前已經在宜蘭有試驗池,養的也是白蝦開發出這套系統的業者表示,已經把裝置推廣到,包括小丑魚、海馬、珊瑚,等觀賞養殖用的範疇,未來目標是要建立智慧精準養殖場。

智慧監測系統商張亞菁:「在一般來說的話,這樣的自動化控制第一個是節省人力,第二個是在電費的上面,大概可以節省(百分之)20到30,那以良率來說提升作的良率的話,一般也可以提升到,(百分之)20到30之間的良率的提升。」

智慧監控,友善養殖,極端氣候下學著觀念轉變,翻轉與天抗衡,試著與天共存。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9/10/15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