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都擔心小寶貝課業表現不好,但到底問題是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孩子純粹沒有吸收,很多人都會上醫院門診掛號,就怕小朋友因為「過動症」引發注意力不集中,醫師說這幾年來,為了「過動」看診比例倍增,但很多都是家長多想了,尤其現在很多學校增設「多元」班級,協助家長評估孩子在校狀況,甚至開發不同專業領域。
家長:「真的有時候,你就是叫他寫功課,他手上就一直跟你搓橡皮擦。」
小寶貝在家、在學校上課愈來愈難認真集中精神,稍微有這種「不專心」狀況,校方就會開始注意。
北榮小兒神經科主任許庭榕:「這症狀多久了,滿久了欸有沒有什麼比較特別的動作。」
就診時,小朋友還是坐不定摳手、擺動、抓頭,醫師對症下藥前,從學習專注表現專注行動專注都要分開評估,因為過動臨床中,除了「生活各種狀況壓力」導致腦神經後天影響,連生小病也可能引發,或晚睡也會導致孩子脾氣變差。
記者林旼叡:「像恩恩媽媽這樣的家長,近幾年愈來愈多,擔心孩子過動的發展在過去30年前其實過動看診比例只有4%,但這幾年來有醫生說,他看了60診當中有30診跟過動有關係。」
多數學校早有「過動「評估」規劃,像敦化國小設有資源班,老師帶著孩子上律動課,有些同時會轉介醫師評估,醫生說其實現代每班幾乎有3位學生會有類似症狀,表示過動同時孩子好發心更強,反而有機會激發不同專長。
敦化國小資源班呂老師:「這些課程都是在不同動靜環境中,比較封閉式小團體或比較開放是大空間,讓孩子練習,不同環境他們怎麼互相幫助,同時克制自己。」
北榮小兒神經科主任許庭榕:「治療的話,其實主要是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就包括說怎麼樣訓練他,家庭啊,環境啊,老師那方面。」
醫師說7-12歲間的孩子能稍微注意,但不用過度緊張,透過量表,在不同生活環境、天氣壓力之下,孩子要注意力不集中半年,才真可能是輕微「過動傾向」。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更新時間:2019/05/21 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