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火災怎麼辦? 搶救、修復成大考驗

記者 曾奕慈 / 攝影 何佳陽 報導

2019/04/23 23:02

法國巴黎聖母院遭遇祝融之災,導致尖塔倒塌,而其實在台灣也有許多古蹟因為火災而毀損,專家指出,這些屬於文化資產的古蹟面對災損,應該有前、中、後期的處理,災前要預防和進行數位典藏、中期的搶救,到後期的修復,都得有一套完整的機制。

 

車水馬龍的台北車站附近,有這麼一處正在整修的工地,但其實它是一棟歷史悠久的古蹟,正在進行修復工程。

文化部文資局組長張祐創:「現在在的這個粉刷層,跟一般的人行道其實不一樣的,是因為我們按照古蹟修復的辦法,恢復到原本的樣貌。」

從騎樓地板,到內部的樓梯、牆面、天花板,盡可能回復過去樣貌。
 

記者曾奕慈:「這個牆壁之前因為地震的關係,是有造成龜裂的,不過在進行修復之後,可以看到現在牆面已經相當地完整了,其實這棟建築物從日據時期到現在,已經有將近82年的歷史了,之前是公路總局的辦公室,大約2014年的時候,被台北市政府列定為是直轄市的市定古蹟,不過大約是兩年之前,文化部開始進行整修,現在整個內部的整修進度已經達到了9成以上。」


未來將作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放給民眾參觀,但要維護屬於文化資產的古建築,結構補強很重要。

文化部文資局組長張祐創:「公路總局它為了冷氣通風管線的關係,把有些梁甚至被挖了洞,所以我們這次趁著修復的機會,把被挖掉的梁柱部分也把它補回來。」

另外也裝了偵煙探測器、警示燈、緊急照明和滅火器等,要避免發生火災造成過度損壞,但其實不論天災還是人為,要保持古蹟完整真的不容易,世界遺產巴黎聖母院4月中發生大火,造成尖塔倒塌。

而根據文化銀行的整理,在台灣遭遇火災的文化資產就至少有近百處,其中又以雙北市占最多。

水霧式噴灑,取代強烈水柱,如果古蹟真的發生火災,消防隊搶救方式,建築外會用大水霧,內部則用小水霧或是點放。

 

北市消防局中隊長吳明德:「建築物外觀,以及內部所陳設的這些古文物,那如果用強力的水柱來做搶救的時候,很容易就會造成古蹟外觀、外體、結構,以及室內所陳設的這些古物造成破壞。」

博物館人員:「往下面,快點!」

像是歷史博物館,館方自己也有自衛消防編組,除了有防水防火毯,也會對緊急疏散進行演練。

不過如果古蹟真的被燒毀,那麼事後的修復工作又該怎麼進行?

中國科技大學室設系主任李東明:「這台是長距離的掃描儀,那這台可以掃到1公里。」
 

文化部成立文化資產學院,其中課程就有對古蹟的修復,而數位典藏就是修復前的重要工作。


記者曾奕慈:「這台3D雷射掃描儀,高度比我還要高,而且它要價不菲,一台至少要三四百萬以上,它拍出來的影像就會像是在我旁邊這個螢幕上所顯示的,是以點的方式組成的3D影像,可以完整地呈現建築物的風貌,再來它可以利用3D印表機,印出像這樣子的一個模型,以便在之後如果需要修復的時候,可以更好抓住它的空間感,也可以完整呈現出建築物的外觀。」

中國科技大學室設系主任李東明:「我們的古蹟歷史建築,有80%以上都是屬於木造的,那最近這50年,其中有77%都是屬於火災,透過這個部分我們可以去把所有的這些它的樣貌、它的建材,甚至於它周邊景觀的映像,全部都能夠完整地呈現、留下來。」

不過台灣在古蹟修復上的人才始終不足,文化部預告修正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要降低古蹟修復監造主持人的門檻,而在這之前,恐怕得先建立一套修復準則和評估機制。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19/04/23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