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延伸出不少議題,探視父母的多半會是兒子還是女兒呢?美國經濟學家之前提出「示範效果」的論點,認為孝順等於一種投資,但現在東吳大學經濟系陶宏麟教授推翻了,他指出雖然單身女兒會是和父母互動最多的,但原因是基於「愛」,而不是資源交換。
萬華老人活動據點長輩:「是你!夢見的就是你!」
開開心心唱歌,大約20位長輩每天都會來到這裡,一起參與不同活動。
聚精會神用筷子夾黑豆,各種課程,動手也動腦。
記者曾奕慈:「在這萬華老人活動據點,每天都會有像這樣子的活動和課程,其實老人的照顧問題現在真的越來越重要了,因為台灣已經邁入高齡社會,尤其推估在8年之後,每10個人當中就有4名是老人,而且每4個人當中就有1名是85歲以上的超高齡老人,過去傳統觀念可能會認為是養兒防老,尤其是生到兒子,在老了之後會比較有依靠,不過真實狀況真的是如此嗎?」
女兒李依霖vs.李媽媽:「9加3。我知道。」
50多歲的李小姐,親自陪伴88歲的媽媽融入團體生活。
女兒李依霖vs.李媽媽:「這好像原住民住的房子。對啦!就古早房子。不錯耶!我還沒做好。」
女兒李依霖:「她現在是中度失智,所以在照顧上要比別人更加倍,那像這點,女生就會可能比男生還要多用心,就是在細微觀察或在容忍度,我覺得都比男生的接受度還要好。」
打破「生男生比較好」的傳統觀念,李小姐即使結了婚,有了小孩,還是會常常陪自己的媽媽,不過她坦言還是會有壓力。
女兒李依霖:「因為我畢竟是嫁出去,那因為剛好是媽媽住這邊,那我的上班地點也是剛好在附近。」
環宇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黃子豪:「就是說因為女生她有個優勢,她優勢因為是她生過小孩子,長輩的一些狀況的話,她比較容易有同理的部分。」
到底生男生好還是女生,這個問題在每個家庭答案都不一樣,美國有經濟學家做了研究,從1994到2009年逐步提出一個「示範效果」的論點,認為成年子女會和父母互動,是基於想示範給自己的孩子看,也就是說,把孝順當作一種投資,甚至還衍生出女性平均壽命比較長,所以會特別孝順的說法,但這樣的結論被台灣學者推翻了。
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陶宏麟:「女性相較於男性,她在情感需求上面事實上是比較強的,所以女性比較願意去孝順父母,其實是跟她們的本身特別的天性是有絕對的關係。」
發自內心的愛更是和父母互動的原因,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陶宏麟運用中研院資料發表研究成果。
記者曾奕慈:「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成年子女和父母互動程度的高低,排名第一的是單身女兒,第二名是已婚,而且有小孩的兒子,第三名是單身兒子,到了第四名才是已婚,而且有小孩的女兒,而且依照第三代小孩的狀況,也會有不同,像是其中有小孩,而且小孩低於10歲的爸爸媽媽,會和上一代的父母互動更加頻繁。」
女性就算已經結婚,很多還是會以照顧自己的爸媽為主,但另外有很多大齡女子得一肩扛起照顧的責任。
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陶宏麟:「更有可能是由她們帶爸媽去醫院也好,去養老也好,那很有可能就變得其他的子女,已婚的或是兒子,他覺得既然這些大齡的女兒,妳都已經做這樣的事情,那麼這些事情可能就交給妳去做了。」
現在女性40歲以上未婚的仍占17%,尤其獨生女很多選擇不婚,雖然和父母有高度互動,但面臨的壓力可能更大。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楊文山:「她們將來如果說年長以後,她如果終生未婚的話,她們可能也是需要照護,那如果我們社會沒有一個很好的安全系統,對她們而言的話,也是相當地困難。」
誰來探視父母?是基於愛還是資源交換?或許沒有一個絕對答案,但將會是高齡社會的子女很可能會面對到的問題。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9/04/17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