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做到防減災? 「氣候變遷方案」年底有譜

記者 黃琲茹 / 攝影 花振森 報導

2018/09/28 23:04

今年以來,台灣因為颱風、豪雨,造成淹水,鄰近的日本,更是飽受水患、震災,極端氣候發威,專家推估未來的颱風,強颱跟強降雨,可能變成常態,對此環保署也研擬相關計畫因應,但得等到行政院核定,才能拍板定案,加上水利署的滯洪池計畫,全台達標率只有兩成,進度落後,極端氣候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台灣若是仍停留在計畫、法規面沙盤推演,似乎緩不濟急。

 

記者黃琲茹:「颱風跟汛期來時,說到大雨防淹,很多人都會想到滯洪池,目前全台北市大約有24座的滯洪池,總蓄洪量大約是23萬立方公尺,這個數字相當於是92座的標準游泳池這麼多,我身邊的大湖公園蓄洪池,同樣在雨季來臨時,也能發揮類似的治水功效,不過想要在都市用地,找到這麼大片的土地,確實是有困難。」

全台滯洪池計畫水利署規劃,興建的32座滯洪池目前只完成7座,完工率只有2成,水利署預估,有半數工程進度能在108年底完成,32座滯洪池,都能在109年以前完工,市區生態滯洪池,不僅是都市造景,更肩負防洪治水功能。

清水落地,迅速被吸入,從縫隙流進地下,市區的柏油地磚,也變成「會吸水的馬路」,就連颱風預測的精準度,也已經逐年提升。
 


中央氣象局技正黃椿喜:「我們用超級電腦或大氣的模型,來模擬颱風可能怎麼走,那像秋天的颱風就是相對上比較難預報一點點的,因為秋天的颱風它在靠近的時候常常,北邊的系統要影響它,南邊的系統也要影響它。」 

除了在天氣圖上判讀,無線電探空儀、無人機偵測結合氣象衛星,都能讓觀測數據更準確,但即使已經做好事前預測,風雨釀災,似乎還是難以避免。

中央氣象局技正黃椿喜:「20年前我們的預報技術大概,誤差1天大概是200公里左右,那到現在大概是7、80公里,路徑的預報那每一個都會不太一樣,就會造成說你預報沒辦法非常非常的準確。」
 
從颱風、雨災到高溫熱災害,國內對於極端氣候的研究,已經能預見數十年,甚至百年後,可預見的災情,但極端氣候,說變就變,這些「預知」,真的能做到因應減災嗎?


國家災防中心氣候變遷組長陳永明:「颱風的個數是減少的,可是強烈颱風跟甚至強降雨颱風的個數,基本是增加的,它降雨越來越集中在夏天的時候,那它會用非常比較劇烈的型態降雨下下來,所以它就很容易發生所謂的洪災,西半部這些都會區,那在最嚴重的情況,它可以增加到3到5度。」

面對致災性的極端氣候,環保署也與各部會研商因應對策,但初步檢視內容,農委會研擬耐旱作物、農業節水計畫,交通部提出更精準的預報數據,衛福部提出,病媒傳染病防治計畫及脆弱族群保護措施,水利署、林務局等部分單位,還在彙整中,現階段似乎還看不到,針對極端氣候的具體行動方案。
 

文化大學大氣系主任曾鴻陽:「但今天我們人多了,我們的都市開發也多了,我們面對的就是說,我們現在所談到全球ㄈ化,二氧化碳排放量,這樣的一個因素進來了,那也就是說,我們用有限的經驗來看,面對我們未來無限的時間的一個軸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面對到的問題就完全是不一樣的一個問題。」
 
或許從減碳來延緩全球暖化,進而降低極端氣候的影響,是你我可以從日常做起的第一步,倘若強颱強降雨,將成為天氣常態,防減災意識的提升,你我都無法置身事外。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8/09/28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