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這器官」持續顫動 醫師:隨年齡增加罹病風險高!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報導

2024/05/16 22:54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持續性的心律不整,心房在快速且不規則的收縮當中容易產生血栓,這些血栓會蓄積在心臟腔室當中或大血管的管壁上,一旦血栓脫落,就會循著血流達到血管的最遠端,一般是造成中風。那一般而言呢,持續6秒鐘的心房顫動跟持續一個禮拜心房顫動,造成中風的風險是相當的。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臟節律異常,全人口中平均每100人當中,就有一位罹患心房顫動,高齡是罹患心房顫動的一大原因,70%以上心房顫動病人,年齡大於65歲,而男性多於女性。此外有腦中風病史、心臟衰竭高血壓,或是左心房肥大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心房顫動,隨著年齡增加,罹病的比例愈高。」

成大醫院副院長暨重症加護科臨床教授許志新:「心房顫動依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時有時無、持續時間不超過七天的陣發性心房顫動、持續時間超過七天的持續性心房顫動和持續超過一年以上的永久性心房顫動。當心房顫動發生時,因為心跳速率忽快忽慢且不規則,心臟的血液輸出量便會減少,血壓就有可能下降,便可能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喘頭暈等症狀出現。」

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韋成:「心房顫動的原因就是因為心房,它在快速而且不規則跳動的時候,那會在這個心臟腔室中產生一些血塊,這些血塊呢平常可能黏在心臟腔室中,或者大血管的管壁上,那一旦它脫落的話呢,就會隨著血流到達比較遠端的血管,那就會造成中風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當心跳數突然變得很慢時,也有可能發生昏厥的現象,若心跳數變得很快時,心臟血液輸出量,除了減少外,久而久之心臟功能也會惡化,造成心臟衰竭的現象。

北榮心律不整中心主任/教授羅力瑋:「很多心房顫動時找不到原因的,但是年紀可能是最可能的原因,那當然病人可能還有其它共病症,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有些病人甲狀腺問題,也容易造成心房顫動這樣,現在其實有一部分病人,他們是用那個穿戴式的裝置,然後發現自己有心房顫動,然後才來門診追蹤。」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依盛行率調查,估計約2%的民眾曾經有過心房顫動的發生,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加,心房顫動發生的比率也增加。一般認為是心房內有很多且很快速的不正常放電,導致心跳數忽快忽慢而不規律,而心房顫動除了容易發生在年紀較大的病人外,其他如有高血壓、心衰竭、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人,也是心房顫動好發族群。」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任光:「因為心房速率忽快忽慢不規律,病人可能會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喘頭暈等症狀。因此當心跳很慢的時候,病人可能就會有昏厥的現象;反過來說,當心跳很快時候,因為心臟血液輸出量降低,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心臟功能變惡化,進而造成心臟衰竭的現象。」

彰化秀傳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陳昶任:「如果有心房顫動的患者合併包含像高血壓、糖尿病甚至心血管疾病,以及過去有腦中風的情況等等的狀況,都會提升我們之後發生中風的機會。因此這類的患者,我們臨床醫師會根據他的危險的狀況,去評估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那基本上分數越高的患者中風機率越高,我們就會更積極地使用抗凝血劑做預防。」

心房顫動時不規律的心臟跳動,會導致血液在心臟內容易凝滯而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著動脈流至全身,便可能造成動脈栓塞。

成大醫院副院長暨重症加護科臨床教授許志新:「當栓塞發生於大腦,將引起腦中風。無論發生的心房顫動是哪一種類型,都會有較高的風險發生腦中風。依據台灣腦中風登錄資料分析,這些腦中風病人中,大約每6人就有1人合併有心房顫動。台灣的心房顫動病人發生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8~10倍。」
 

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力瑋:「心房顫動,它會在左心房一個左心耳的小角落產生血栓,而這個血栓一旦隨著血液飄出來,它有可能會塞到腦部、腸子或者是任何一個地方,腎臟、手腳,造成這些地方的中風,那我們都知道中風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它有可能會導致病人的失能。」

醫師指出心房顫動病人,需要積極的服用藥物來預防腦中風的發生。而治療心房顫動,除控制心房顫動本身外,還需考慮腦中風的發生,藥物的服用必須和醫療團隊配合,才能達到全方位的治療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24/05/16 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