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疑釀2死!醫曝4致命因素 「加1物」降低中毒風險

編輯 許佳惠 / 責任編輯 伍芸彤 報導

2024/03/28 12:07
河粉、粄條有4因素會出現米酵菌毒素。(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衛福部召集毒物專家討論,一致共識認為是米酵菌酸毒素,由於國內沒有標準品,各單位已緊急訂購,預計下周送達。重症醫師陳志金表示,吃河粉、粄條有4因素才會造成米酵菌酸中毒,文獻建議減少食用油的使用,增加食用澱粉的用量,可降低濕米粉和粉絲在生產中,出現「米酵菌酸」中毒風險。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造成人心惶惶 衛福部緊急召開專家會議

 


衛福部在昨晚(27日)首次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會後由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對外說明,他表示這次會議參加成員包括食藥署、疾管署相關人員,以及感染科權威醫師、台大副校長張上淳、法務部法醫研究所代表、環境部化學署,以及6位毒物學方面的專家,與本次收治相關個案的新光、馬偕、北醫、三總等醫院代表。

米酵菌酸中毒可能性高 但仍未排除其他可能

王必勝表示,與會人員都認為,中毒原因還是在食物本身,因此偏向是毒素導致,且認為米酵菌酸可能性很大,研判米酵菌酸中毒可能性高。因為台灣沒發生過,只能查證文件跟相關臨床症狀,專家認為,相關症狀跟粒線體傷害有關,因米酵菌酸是針對粒線體作用,表現上滿符合的,不過仍未排除人為下毒等各種可能性。
 


緊急訂購米酵菌酸標準品 下周送達即可檢驗

由於檢驗米酵菌酸要有標準品,食藥署、台大、北榮等單位已緊急訂購,預計下周送達,即可展開檢驗,檢驗時程保守估計2周,但希望可以更快,至於還要檢驗哪些項目,則要交由毒物專家協助。此外,法研所也會進行2位往生者解剖,將會做相關檢驗,包括農藥等其他部分。

米酵菌酸如何產生?為什麼造成中毒?

為什麼吃這麼久河粉,現在才聽說這「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簡稱BA)中毒事件?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表示,是否會出現中毒事件,有四個因素:

1.細菌
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簡稱BG),是比較罕見的細菌,在印尼、非洲、中國等國比較常見,是不是因為食物進口,導致在台灣出現,再污染到食物?

2.溫度
適合唐菖蒲伯克氏菌生長的溫度是介於22℃到33℃、酸鹼值中性的環境。低溫(4℃和-18℃)會抑制唐菖蒲伯克氏菌的生長和米酵菌酸的產生,而較高的儲存溫度(26℃和32℃)會促進唐菖蒲伯克氏菌的增殖並增加米酵菌酸產生。
 


3.大豆油
含4%大豆油的濕米粉的米酵菌酸濃度,比不含大豆油的高5.74倍。

4.澱粉比例
米粉、濕米粉的米酵菌酸濃度是100%玉米澱粉樣品的2.92倍。

如何降低米酵菌酸中毒風險?

文獻建議,減少食用油的使用,增加食用澱粉的用量,可以降低濕米粉和粉絲在生產中,出現米酵菌酸中毒風險。
 


◎ 資料來源/衛福部.陳志金醫師

原文請見:寶林茶室食物中毒 衛福部、專家共識「米酵菌酸」釀禍!重症醫提降低中毒方法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24/03/28 12:07